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邮编230031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54例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未接受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根据本组患者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干预阶段,采取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可达到改善预后、改善生存质量的目标,使更多患者经临床干预受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胃癌;腹膜转移;腹腔灌注治疗;预后
前言: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考虑到本病症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为胃癌时已经进展至晚期,并伴有晚期胃癌腹膜转移现象,导致单纯外科手术疗法的效果不满意[1]。腹腔灌注药物是治疗腹膜转移治疗干预的新方法,使药物可直接与腹腔病灶接触,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现为深入了解该疗法的可行性,本文选择5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54例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本组病例的入选时间范围为2021年10月-2022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7例,男/女=16/11,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19±3.62)岁,病变部位包括胃体部12例、胃窦部6例、胃底部9例。对照组患者27例,男/女=18/9,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25±3.59)岁,病变部位包括胃体部13例、胃窦部7例、胃底部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伴有腹膜转移;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对临床干预方法依从性良好;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基本资料不完整患者;各种原因退出患者中途失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根据影像学观察结果确定肿瘤部位并采取对应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分腿位,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法切除病灶;在腹腔闭合前温水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腹腔灌注治疗方法,使用RHL-2000B化疗热疗灌注机实施治疗,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可在术后24小时内做第一次腹腔灌注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90分钟;在第一次治疗后24小时做第二次化疗。其中第一次腹腔热灌注液的用药方案为3000ml生理盐水+50mg洛铂,第二次化疗的药物配比方案为3000ml生理盐水+0.75氟尿嘧啶。在治疗前将灌注液温度提升至38℃,采用二进二出的循环管处理模式与腹腔引流管连接。将热疗灌注液注入腹腔后,提升灌注液温度并稳定在41℃,设定灌注液速度为500ml/min。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方便随时调控灌注机运行参数。治疗结束后通过导管排出剩余液体(此时保留约1000ml液体)并夹闭3小时后,打开导管释放剩余液体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与性状,判断有无伴有腹膜炎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在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估,包括健康责任感、营养、自我实现,得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系列软件做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者预后情况
根据两组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患者预后(n)
组别 | 再入院率 | 死亡率 |
观察组(n=27) | 13 | 2 |
对照组(n=27) | 20 | 8 |
x2值 | 5.261 | 8.119 |
P | 0.031 | 0.043 |
2.2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两组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腹腔灌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分)
组别 | 健康责任感 | 营养 | 自我实现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12.95±2.06 | 21.42±2.44 | 8.31±1.46 | 16.98±1.32 | 9.74±1.56 | 18.88±1.85 |
对照组 | 12.89±2.03 | 19.86±2.50 | 8.38±1.52 | 15.18±1.40 | 9.86±1.43 | 17.82±1.78 |
t | 0.108 | 2.320 | 0.173 | 4.861 | 0.295 | 2.145 |
P | 0.915 | 0.024 | 0.864 | 0.000 | 0.769 | 0.037 |
3.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现有研究调查结果可知,临床上约有20%的胃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此时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有超过50%的患者因为肿瘤腹膜转移儿童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不足一年,并且与未转移患者相比,此类患者的治疗难度更高
[2]。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大部分医师首选围手术期化疗方法,但受到血浆-腹腔屏障存在等因素影响,腹腔内会形成封闭的血管空间,导致化疗药物与病灶位置接触效果差。
针对传统治疗方案的弊端,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将腹腔持续冲刷灌洗、腹腔内化疗和热疗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并利用热灌注设备将化疗药物加热至恒温状态后送入腹腔,并在治疗期间可将血药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加重患者痛苦的基础上,大量杀灭残留癌细胞,最终提升治疗效果。有研究认为,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发生后,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是促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肿瘤块下落至腹腔后会大量附着在腹膜表面上,并入侵正常组织形成大量增生性结节,最终影响正常器官功能,严重影响预后。除此之外,晚期胃癌腹膜转移发生后会严重影响血管血运,并且受血浆屏障因素影响了化疗药物渗透性并导致全身化疗效果不理想[3]。而在采用腹腔灌注治疗后则可以弥补常规用药方案的弊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上,可改善腹膜组织渗透性,增强药物疗效,最终加快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聚积,因此可达到促进康复的目标。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腹腔灌注治疗可达到改善预后、防止腹膜局部转移的目标,具有先进性。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采取腹腔灌注治疗后,患者的整体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三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责任感、营养、自我实现维度评分分别为(21.42±2.44)分、(16.98±1.32)分、(18.88±1.85)分,提示上述治疗方法在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可达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临床干预目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秋宇,曲洪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灌注治疗胃癌伴恶性腹水患者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06):57-59.
[2]刘娜.紫杉醇、奥沙利铂与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癌性腹水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5):103-106.
[3]吕建国,李建国.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1):1539-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