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

张萍

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德阳  618000

睡眠障碍在近年发生率明显提高,且对应群体年龄跨度不断增大,睡眠障碍可对患者机体状态、精神状态等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人们生理、心理状态又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出行安全、学习与工作效率等。因此,本文将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等知识全面科普,旨在促使人们提高对其了解度、对自身健康重视度并及时进行不良行为、习惯、认知等改善。

一、睡眠障碍基础介绍

睡眠障碍主要是指患者睡眠量失常、睡眠中行为异常,睡眠量失常包含睡眠量明显增加、不足,睡眠量增加指嗜睡、昏睡、病症发作性睡眠等,睡眠量不足主要是指患者睡眠时间不足5h,通常有早醒、晚睡、入睡困难、浅睡等特征。睡眠中行为异常主要是指患者在睡眠状态中表现出说梦话、梦游、梦魇、磨牙、夜惊等各项症状,其均为睡眠障碍症状表现,对患者睡眠质量及后续精神状态等均产生影响。日常中部分人们认为失眠与睡眠障碍为同一种症状不同称呼,其实睡眠障碍中包含失眠,失眠仅为睡眠障碍中具体一种症状。

二、心理健康与睡眠障碍关联性

人们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患者群体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其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此类精神疾病促使患者心理常产生一定扭曲、失落等,促使中枢神经抑制与兴奋功能产生严重不协调现象,进而患者生物钟也随之紊乱,产生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症状。而患者长期睡眠障碍易促使其大脑负荷量显著增加,神经细胞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更新与修复,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产生失调现象,易促使患者产生神经系统、心理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与睡眠障碍二者间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对患者不良影响。

三、睡眠障碍病症心理治疗

1、睡眠障碍症状认知治疗

长时间睡眠障碍对患者身、心状态均产生严重影响,促使其精神压力明显加大,进而产生相应不合理信念或认知,譬如对失眠危害性过分夸大、基于现状设定不合理睡眠时间、意图控制自身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时间、错误分析导致自身睡眠的原因、严重缺乏睡眠感等,不合理信念或认知不仅对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效果,同时对其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日常行为等也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可及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睡眠障碍症状等采取相应认知治疗,其中可采取措施包含有注意力转移、假设检验、归因训练等,通过对患者及时进行相应认知重建促使其对睡眠障碍原因、改善措施等产生正确认知并以良好心理状态面对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症状也因此明显改善。

2、睡眠障碍症状睡眠限制治疗

睡眠限制主要是指对患者进行上床——起床时间限制,部分患者通常有上床时间明显较早、入睡时间明显较晚症状,在此期间患者通常存在努力入睡的行为,此行为不仅对改善睡眠质量无明显作用,同时对其情绪稳定、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易促使患者产生顽固性失眠,加剧对患者不良影响。睡眠限制治疗主要是指医生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素质、日常生物钟等对其进行个性化入睡方案制定,合理设定患者上床时间,促使其入睡速度与效率均可明显提升,促进其睡眠质量也随之提升。在进行此种治疗方法过程中医生需充分保障患者睡眠时间在5h以上,促使其身、心状态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内,减少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不良影响。

3、睡眠障碍症状放松治疗

患者情绪焦虑、亢奋等均可导致其肌肉紧张,促使其心理、生理唤醒水平均明显受影响,最终促使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产生。对此通过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放松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生理、心理唤醒水平,进而促进症状消除。放松治疗包含肌肉放松治疗、思想放松治疗,在进行肌肉放松治疗过程中可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肌肉放松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促使患者机体与心理均逐渐放松,帮助其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医生可引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睡前机体放松,在此过程中促使患者机体沉重感消除、产生适量发热感,放松时长为20-30min,在促使患者睡眠障碍症状改善的同时并促进其机体循环,改善其身体素质水平。思想放松是指医生通过注意力转移、引导患者冥想、引导其感官体验等促使其心理处于极度舒适、享受状态,进而也随之产生舒适性生理反应,达到“身心合一”状态,对促进快速入睡并保障睡眠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4、睡眠障碍肌肉放松脱敏治疗

人们在日常睡眠中常不免有各种梦境产生,美好梦境有助于促使患者心境平稳、情绪舒畅等,梦魇易促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聒噪等各种负面情绪中,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并促进睡眠障碍症状产生。对此心理医生可及时对患者采取肌肉放松脱敏治疗,在治疗前2周,心理医生先及时对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治疗,促进其身体有效保持放松状态,心理状态也随之改善,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通过录音、书写、画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梦魇记录,降低记录过程中对其身心状态影响;治疗第3-4周时,心理医生引导患者同样以多种方式进行梦魇记录,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其身心状态,必要时对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同时在睡前再次对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治疗,有助于促进其及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并保障睡眠质量;治疗第5-8周时,引导患者进行想象性脱敏训练,在此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语言引导、思想氛围营造等,密切观察患者入睡效率、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梦魇发生率等,通过对其进行放松脱敏训练,不仅有助于降低对梦魇执着性并促使其睡眠质量及时改善,同时还可避免患者对肌肉放松长久性依赖并改善对梦魇认知,促进睡眠质量长期保持高质量水平。

5、睡眠障碍矛盾意向治疗

部分患者通常对各种未发生事件产生过度焦虑、恐惧等,而事件本身并不具有各种恐怖性影响,患者在强烈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下自然难以入眠,最终产生睡眠障碍。对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引导其不断维持清醒、觉醒状态,避免其入睡,促使其由努力入睡改为努力保持清醒,对其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进而可在轻松状态下入睡,此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帮助患者及时改善睡眠障碍症状,同时还可有助于患者在睡醒后及时对自身认知进行评判,改善认知。

正所谓“魔从心生,魔从心灭”,患者睡眠障碍与其心理状态具有密切相关性,故而在进行睡眠质量改善过程中也需加强对心理健康重视度并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改善对策制定,促使患者睡眠质量高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