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在急诊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急诊护士在急诊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陈静 ,姜园杰

沭阳铭和医院  江苏宿迁223600

【摘要】目的:对急诊护士在急诊后进行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应用,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以来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比较分析,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遵医嘱,观察患者的病情。预见组采用预见护理模式。结果:通过进行常规组、预见组进行抢救时间、相关参数比较,预见组整体指标与常规组明显较好(p<0.05)。预见组患者整体情况优良,预见组致残率人数、比例分别为3/30(10.0),死亡率为2/30(6.67),预见组明显改善。结论:对急诊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况,同时预见组整体效果较好。

关键词: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护理效果

当前危重患者接受抢救的重要科室为医院急诊科,医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强度、内容复杂性明显高于其他科室,除此之外,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配合、诊治经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1]。目前对于急诊科室护理中对于预见性护理需求较高。本文通过对急诊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思维进行分析比较,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以来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包含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30例/30例,患者的年龄处于16-80岁,年龄均值为51.20±1.34岁。本次收治的急诊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功能性衰竭、肺部感染、食物中毒人数分别为25例、10例、16例、9例。依据急诊抢救方法的异同进行分组(常规组、预见组),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遵医嘱,观察患者的病情。

预见组采用预见护理模式。第一,开展急诊科室人员预见性调整,评估患者的预见性思维。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医院急诊科以及白天工作日人员配置合理度的配置有待提升。在重点加强夜间急救人员的调整时,针对人员不足、工作条理以及规范性缺失等,防止减少无序、繁忙问题出现。第二,完善夜间急诊科护士的排班方案,在形成分工明确、科学搭配的组合时,实现完善、有效配合。主管护士对于护理岗位充分进行协调,在实现主治医生的配合时,不断做好必备器材的管理和记录,从而拥有更快、更好服务能力。第三,对于重大疾病制定预见性的抢救流程。部分护士由于经验缺乏,在抢救过程中往往操作不够熟练,针对这一情况,预见抢救流程制定较为关键。在提前组织抢救分工、落实细则的同时掌握并提升工作效率。第四,进行急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在接到急救通知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根据经验预先做好准备,节省抢救时间,确保急救效率。第五,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制定对应的调节措施时,由于患者病情存在明显的突发性,因此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稳定情绪,并消除抢救过程的干扰[2]

1.3观察指标

(1)抢救时间及相关参数比较。(2)致残率人数、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相关参数比较

   通过常规组、预见组在抢救时间、相关参数方面的比较,预见组整体指标相比较常规组明显较好(p<0.05)。

    表1.常规组和预见组抢救时间及相关参数比对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

(min)

住院时间

(d)

急诊室进出消耗时间

常规组

30

    53.30±3.14

   13.47±1.30

  33.42±5.24

预见组

30

    30.12±2.13

   11.34±1.10

  22.18±3.47

t

-

11.090

     5.901

   6.364

P

-

<0.05

      <0.05

   <0.05

     2.2对常规组和预见组的致残率、死亡率进行比较,其中常规组致残率人数、比例分别为 6/30(20.0),死亡率为5/30(16.67),预见组患者整体情况优良,预见组致残率人数、比例分别为  3/30(10.0),死亡率为2/30(6.67),预见组明显改善。

表2.常规组和预见组的治疗效果比对

组别

致残率

死亡率

常规组

     6/30(20.0)

     5/30(16.67)

预见组

    3/30(10.0)

     2/30(6.67)

t

6.905

7.452

P

        <0.05

<0.05

3.讨论

急诊科室作为目前危重、紧急病患接受抢救的关键科室,护理工作相比较其他科室来说较为全面、综合,同时情况复杂。急诊科室的护理效果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率以及今后的生存质量[3],因此需要重视。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在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急诊室护理工作高质量直接体现护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性,预见性护理模式直接取代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主要借助药品、器械进行措施优化,在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病人生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制定分诊标准时要求整体针对性强,一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根据急诊的特殊性以及对应的分诊标准,护士再经过考核后上岗。通过培训,上岗护士能够担任相关,同时也通过不同层次的帮、带以及业务指导,以此来提升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

现代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抢救新技术的出现,急诊护士对于危重患者能够尽快进行病情评估,在合理进行分诊的同时,做好急诊抢救。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急诊护士应将患者从致命的危险中抢救出来[4],思维的着眼点在于病情评估、紧密配合及精准诊断中,在进行急诊时能够通过病人对家属的主诉、病人的神态以及意识等体征给予正确预测和评估。在预见病情的发展态势时,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复杂的科室,护理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它科室,它对于速度和准确性具有较高要求,临床常见呼吸、心脏骤停以及休克等情况应及时、正确进行抢救,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准备仪器以及设备,在配合医生的操作时,护理工作的预见性直接影响病人的抢救[5]。护士在抢救的仪器应急操作时,在思维定式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的基础上,应该具备建立另外通路的思维能力。保证足够的血药浓度、液体剂量,是保证护士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综合体现。合理精确使用急救药品,其作为医院急救思维的延伸,在体现急诊护士对于疾病理论、知识药品的掌握程度时,依据病情进行拓展,增强遇见思维的宽度。针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应建立两条以上的通路[6]。在保证各个液体不互相干扰的同时,确保静脉给药的正确操作,并在提升抢救质量、速度时,时刻注意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李娟.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研究[J].名医,2020(06):154+157.

[2]谭建华.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的预见性护理思维临床效果及成功率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5):145-147.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0.15.145.

[3]元贞.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95+97.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0.10.081.

[4]孙媛.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1):146.DOI:10.16281/j.cnki.jocml.2019.71.125.

[5]王思傲,孙凤娇,王雅滨.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