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宋钰静 

重庆财经学院     401312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新时代,要审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解决创新路径,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实现全方位、全程化育人的重要措施和路径。如何实现习近平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作用,践行好立德树人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成为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外部环境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高校教师对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活力,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待多样化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环节,更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导致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指向性, 形式缺乏多样性和生动性,无法广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各种琐碎的日常事务,一部分辅导员便简单粗暴的通过下发材料、开会学习和自学等枯燥单一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育。

(二)网络平台与思政教育结合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待延展

新媒体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突出作用还有待提升,虽然现阶段各二级学院通过建立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但是二者的结合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含金量不高,更多的新闻或者单纯发布一些思想政治学习的相关文件,缺少名师学者对一些政策的深刻解读,不能帮助大学生深刻把握当下政策,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思想教育。

(一)人文关怀影响思政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差异化有待拓展

新时代学生由于从小的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学习基础等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优势和不同个性化差异,现阶段,我们采用的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必然导致人文关怀差异化不足,师生缺少双向探讨交流,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主要存在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学生与辅导员沟通不足。平常只有学生干部会经常与辅导员交流,普通学生大多会觉得一学期就见辅导员两次;第二种现象,学生与任课教师沟通不足。通常下课后老师很快就会离开教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无法联系上老师。教育者不能根据学生从小的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学习基础等都进行差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力度有待提升,思政教育一体化有待构建

当前教学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课程思政,但融入力度还有待提升,有的教师虽有融入课程思政,但未能根据课程特征和教学实际对于思政育人资源进行整合运用;有的教师在资源融入的时候还存在“生搬硬套”“随意拼接”的情况,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运用很少,影响育人效果。

二、解决措施

(一)以宏观+微观双层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

宏观层面,学院要从顶层设计上拓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加入实践因素,可以跟企业、社区、乡镇建成校地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辐射乡镇、企业和社区的实践团队,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激活思政课程、课外实践课、专业课程、党的理论素养四位一体大课堂,解决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缺少互动的问题,改变思政育人形式。

微观层面,辅导员开展丰富的班级主题活动,辅导员走近学生身边,去倾听他们的建议和需求,从而不断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主动进行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二)以“互联网+”思维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平台

打造互联网+育人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强化“云团”建设,以一些热门话题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进行网络研讨,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构建以“道德导师、思政导师、创业导师、科研导师、法律顾问”为主的“五维导师团队”,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传达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使之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无形中让学生主动学。

(三)以三位一体人文体系抓牢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

从环境建设、队伍建设和载体建设构建三位一体人文关怀的体系。一是,优化环境建设。以党风促学风,营造党建文化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团建设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精神环境的;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育人能力,定期组织这两支进行相关理论、技巧的培训和研修,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促进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三是,拓展载体建设。加强教师在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建立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学生结对子帮扶小组,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思想引领;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第二课堂”,将人文知识投放于实践中,以达到人文关怀的内化作用。

(四)以一体化育人路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结合专业设置,全面推进思政工作,促使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一体两翼” 的一体化育人路径。一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统筹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各类课程思政研讨会,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注重成果转化;二是创新思政课程,强化育人功能。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中融入党的思想,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育人功能,构建思政与课程同行的育人新格局。并以专业教育为主线,以品牌特色活动+专题讲座为两条辅线,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要在工作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思政育人路径,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曾长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逻辑关系、现实挑战 和提升路径[J].高教探索,2020(3) .

[2]王江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05):32-35.

[3] 唐艺军 , 苏旭 . 反思与重构: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 [J]. 科教文汇 ,2022(09):40-44.

[4]李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方 法和技术探 究——— 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6)

项目编号:19SKSZ068

项目名称: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