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

薛乐川

甘肃省华池县元城中心卫生院  甘肃 庆阳745609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并采用中医证型的方式进行对照,以此确定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2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中医证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颜色、  曲张程度、 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 中医证型与 R、G、 B、 V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下络脉特征的分析研究,和中医证型进行比较,二者是具有关联性的,可将舌下络脉客观化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证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可以被称作为萎缩性胃炎。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胃黏膜持续性的受到损害,导致黏膜表面腺体数量降低,直到完全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表现出萎缩性胃炎的症状[1]。该病为人类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在中国普通人群中,慢性胃炎的患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少数萎缩性胃炎可以发展为胃癌,因此早期的诊断就显的尤为重要。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诊断方法有胃镜检查或者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但是这种诊断方式还不能准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有医学工作者进过研究发现舌下脉络能够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与中医证型相结合,能够对疾病做出有效的诊断。本文对中医证型与舌下脉络的关联做出具体的研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内选取2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中医证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照。这些患者年龄40-62岁,均值(46.59±7.63)岁,体重60-75kg、均值(62.18±6.97)Kg,男女数量比例(8:3)。这些患者没有其他类基础疾病和精神类疾病,且具有自主行为能力,意识清醒能够配合主治医师完成相应的工作。且患者经过家属同意,为自愿参加此次测试,并签署相关协议,愿意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此次测试。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采用中医证型的方式对这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这些患者共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脾胃湿热证(53 例)、肝胃不和证(46例)、脾胃虚弱证(41 例)、胃阴不足证(40例)、胃络瘀血证(40例)。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脉络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因素对舌下络脉的影响。①时间:一般在观察舌下络脉特征的时候,以早晨为最佳观察时间; ②进食:对于一些能够影响舌下络脉颜色的食物或者药物,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因此要求患者在检查时禁止食用这些食物或者药物,避免对色泽产生影响。③光线:当检查病人舌下络脉后,一定要迎着光源,以使舌下络脉更清晰的展露对拍摄内容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如光线、清晰度、色卡的预判。然后进行影像分割和色偏分析:最后对舌下络脉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

1.3 指标观察

1.3.1 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比较

1.3.2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舌下络脉特征

这些舌下络脉特征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表1:

表 1 舌下络脉特征与不同证型比较[n(%)]

特征

分类

脾胃湿热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弱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血证

颜色

淡紫

23

20

10

29

17

青紫

22

14

25

10

8

紫黑

8

12

6

1

15

曲张程度

32

30

15

14

21

轻度

18

14

21

26

6

重度

3

2

5

0

13

充盈度

正常

41

19

16

31

20

轻度

10

24

25

9

14

重度

2

3

0

0

6

兼见表现

30

20

15

29

18

轻度

20

21

25

11

10

重度

3

5

1

0

12

2.2比较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

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2:

表 2 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对比分析[n(%)]

参数

r

P值

R

-0.326

0.000

G

-0.285

0.000

B

-0.356

0.000

V

-0.162

0.000

3 讨论

《素问· 刺疟篇》记载“舌下两脉者, 廉泉也”。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变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点。主要症状是大胃气胀,若稍微多餐则较严重的腹痛更明显,口淡不闻香臭,胃脘区隐痛不适,乏力,消瘦,纳差,或血枯病等,都属于中医的“痞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原因迄今仍没有充分明确,通常认为与免疫原因、胆汁反流、生物原因、药物因素及其相关病变的因素等有关连,而中医则以为与情志紊乱、饮食不节,以及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因素相关[3]。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往往不特异,且反复发作。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有演变为胃癌的可能性

[4]。而中医学则指出,气血瘀是病情难以治愈的主要因素。但因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中一般没有特殊表现,所以可以利用胃镜的病理结果来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阶段,因而也可以考虑为通过观察舌下络脉图来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准之一。既往的专家通过观察舌面和舌下络脉来判断病症的性质、判断病情的好转。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证型在舌下络脉的颜色、充盈度、曲张程度及兼见表现方面分布存在差异[5-6]。中医学上认为,舌下络脉的异常变化多与血瘀相关。但从病因病机上分析,是因为食物、情绪、外邪等的原因,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从而造成了气血瘀滞,进而引起舌下络脉的增粗、怒张,甚至出现了分支。但从血液流变学、动力学的观点分析,随着人体血流逐渐黏稠,降低了血液循环速率,增大毛细血管压力,从而使得舌下络脉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舌下络脉客观化指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应灵敏,与实验研究无明显差异,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亚楠,袁莉,汪莉,徐志远,阮华,程向东,董昌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5):158-163.

[2]包玲珊,余颖聪.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9):113-115.

[3]汪悦,邹晓华,章小平,李明,查安生.2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关系的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7):817-821.

[4]张长军,陶庆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2022,41(6):685-688.

[5]张睿.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胃镜表现及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2,31(7):65-68.

[6]王静,倪建俐,王萍,等.养阴利湿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