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人民医院 四川 犍为县 614400
摘要:目的:分析对PICC病人予以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对并发症和导管维护技能的影响。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3~2023.2就诊于我院的PICC病人86例,随机分组,43例予以常规管理者纳入对照组,43例予以静疗团队管理模式者纳入试验组,对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自护能力干预后明显较好,P<0.05。结论:对PICC病人予以静疗团队管理模式效果突出,可减少并发症,可使自护能力提升,建议推广。
关键词:PICC;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并发症;导管维护技能
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使由于反复穿刺所致疼痛有效降低,可使血管损伤减少,可使穿刺并发症减少[1]。PICC置管护理工作对多学科涉及,对护理要求较高,需操作经验丰富专科护理人员开展PICC护理工作。很多患者需带管出院,然而患者普遍具有较差自理能力,极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基于此,需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我院发现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管理效果。本研究进一步明确静疗团队管理模式的管理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3~2023.2就诊于我院的PICC病人86例,随机分组,43例予以常规管理者纳入对照组,年龄,(43.15±3.95)岁(30~66岁),23例男,20例女;43例予以静疗团队管理模式者纳入试验组,年龄,(43.26±3.86)岁(31~67岁),24例男,19例女。评估可比性:对照试验、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比较研究可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强化护患间的沟通,让其明确置管重要性;有效评估血管情况,遵医嘱置管;将PICC维护手册向患者发放。予以患者常规健康宣教,让其掌握日常维护方法。
试验组:静疗团队管理模式,方法如下:构建静养团队,小组成员为PICC专科护士、肿瘤科、介入科、放射科、超声科医生、护理部主任、协调沟通人员。成员确定后,对微信群构建,以便对日常工作交流。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方式为集体、个体培训,以便对团队组建重要性充分了解,保证制度管理明确,划分职责。而个体培训为并发症处理、维护流程、置管流程、血管超声知识、放射影像知识、药理学、血管解剖等PICC专业知识等;合理分工,保证每个人员职责明确;实施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对急诊、门诊绿色通道开通,建立绿色通道,顺利推进多学科协调制度,以便快速、及时处理PICC相关并发症,针对严重问题开展应急处理;绿色通道开展后,协调人员与相关科室沟通,予以患者相应治疗和检查;肿瘤科和超声科医生负责静脉血栓患者,介入科医生负责导管断裂患者,而影像科负责定位检查;超声科针对置管导致血栓疑似患者,对快速诊断通道快速设立,促进救治效率提升。对多学科会诊制度建立,主要讨论PICC置管前注意事项、处理、复杂疑难、异常并发症等。一旦置管问题出现,可在微信群中讨论并会诊,保证2h所有成员到场,对问题及时处理;针对紧急情况,要求10min所有成员到达现场,对临时预案启动;对多学科会议开展,1次/月,讨论和总结PICC不良事件和复杂疑难病例。整合专业意见,对护理方案及时改进,对处理经验总结,并对下期讨论主题确定。会议后,评价实施效果,并追踪随访患者,对档案资料建立,对患者督促实施,每个季度总结会议情况,向护理部汇报,长效机制形成;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培训PICC导管维护知识,PICC护士对相关操作示范,让患者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复述,促进其置管认知提升。
1.3 观察指标
1.3.1并发症比较
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对比总发生率。
1.3.2 PICC自护能力比较
利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维度4个,即自我概念、PICC维护技能、PICC维护责任感、PICC维护知识,43~172分总分,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t和X2分别对计量数据(±s)和计数数据[n(%)]开展验证,统计学以P<0.05对具有意义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并发症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表1 并发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机械性静脉炎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导管移位 | 导管堵塞 | 总发生率 |
试验组 | 43 | 0(0.00) | 1(2.33) | 1(2.33) | 0(0.00) | 2(4.65) |
对照组 | 43 | 1(2.33) | 3(6.98) | 4(9.30) | 3(6.98) | 11(25.58) |
X2 | 7.340 | |||||
P | 0.007 |
2.2 自护能力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自护能力干预后明显较好,P<0.05。
表
2 PICC自护能力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试验组 | 43 | 58.20±5.30 | 99.69±6.75 |
对照组 | 43 | 58.58±4.95 | 73.38±5.22 |
t | 0.344 | 20.219 | |
P | 0.732 | <0.001 |
3 讨论
自护能力为一种积极行为,为个体对自身健康维持。为对导管更好维护,需保证PICC患者较高的自护能力,避免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2]。本研究结果显示,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可促进自护能力提升,因静疗团队利用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充分掌握导管维护、操作流程、维护知识,以便出院后利用掌握的技巧和知识维护导管,促进导管自护能力提升。另外,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做好置管前评估,对血管状态判断,并对并发症高危因素存在与否分析,予以预见性护理,对不良事件进行控制[3]。各个科室分工合作,保证置管效果,并促进患者导管维护技巧提升,防止由于护理不当导致并发症发生,将导管留置时间延长。
综上所述,对PICC病人予以静疗团队管理模式效果突出,可减少并发症,可使自护能力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丹. 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对PICC病人导管维护技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 循证护理,2022,8(21):2928-2932.
[2] 杨慧,王红歌,李兰兰. 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维护技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7):3212-3216.
[3] 陈小芳,沈丽娟,王月儿,等. 医疗共同体模式下PICC置管患者无缝隙延续护理的实践体会[J]. 护理与康复,2020,19(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