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需要共同研究、探索,并与家长合力协作,以有效地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应对策略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心理健康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备受关注。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包括情绪认知、自我激励和人际协调,帮助小学生心智逐渐成熟,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其次,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境商,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冷静的性格,明辨是非,让学生更能适应集体和社会。最后,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2造成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
2.1社会原因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懵懂阶段,不良社会风气容易使小学生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出现追名逐利、金钱至上的不良价值观。社会上出现的负面的、有消极影响的事件,与学校的教育之间产生偏差,也容易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2.2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下,小学生繁忙的学业、巨大的升学压力,也是造成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因素之一。小学生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其他技能。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没有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脆弱、孤僻的心理。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对小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回应,或漠视、随意否定小学生,容易让小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对小学生过高的学习期望及要求,会使他们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2.3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原因也是造成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因素之一,如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单亲家庭的影响,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家庭教育方式不对,或家长从不过问孩子的事情,一味地从物质上满足、溺爱孩子。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孩子压力过大
2.4个体原因
小学生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性格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和自我调节能力也不一样。在学校,有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法,甚至会认为没有解决的方法,容易产生心理偏差;有的小学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并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不容易产生心理偏差。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3.1整理数据,解读分层
小学生心理测评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出来之后,心理教师应对数据进行重点划分、细致分析。从分析中,了解小学生总体的承受压力,造成小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部分原因。心理教师解读数据后,对小学生的数据进行分类、分层次,把小学生心理状态数据分成四个层次,从第一层次到第四层次,逐级降低小学生心理承受压力的数据,注意数据标准和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数据。心理教师在分析重要数据的基础上,全方位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2初步接触,全面观察
班主任作为最熟悉小学生的老师,是小学生在校的第一负责人,也是心理教师的数据的第一接触者。心理教师通过班主任了解小学生的情况,班主任通过数据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两者进行沟通,全方位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心理教师可以从与班主任沟通中了解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习惯,以及小学生情绪的变化,再从与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小学生的情况。数据整理后,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小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表现。班主任和小学生进行初次交谈之后,确认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与心理教师交流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确定心理疏导的形式,帮助小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3.3重点突破,精确疏导
这一部分的心理疏导是重中之重。心理教师可以多次与小学生交谈,开展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活动。其一,心理教师要和小学生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小学生要对心理教师有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样,他们才会对心理教师畅所欲言,这也是心理疏导的第一步。其二,心理教师要做一个认真、有耐心、有回应的倾听者,在小学生说话的时候认真地回应、认真地观察,并且引导小学生说出心里的想法和更多不被人所知的秘密。其三,心理教师在倾听的时候,要及时回应小学生,必须真诚,有真情实感,最好能够和小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读懂小学生的喜怒哀乐,倾听小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小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想法,所获数据也是最准确的。精准疏导就是在所有的心理疏导对话完成后,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小学生的不同问题,有不同的疏导方法。针对心理状态比较差的小学生,心理教师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小学生:你是有力量的,面对不同的事情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自己积极面对;当然,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是你自己的能力。这样小学生能够慢慢增强自信心。针对性格比较急躁的小学生,心理教师可以在完全了解和掌握现场环境的情况下,鼓励小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把心中的不愉快宣泄出来。有人悲伤、有人愤怒、有人唠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状态,痛痛快快发泄出来,心中的郁闷就能得到排解。当然,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疏导方式,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转移法、想象法和运动法来达到精确疏导的效果。
3.4全面配合,关注变化
心理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小学生心理出现症状,但是并没有产生障碍之前,心理教师要及时疏导,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小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心理教师在进行疏导的时候,不仅要从内部查找原因,还要从外部查找原因。小学生、心理教师、家长、班主任之间要相互配合。第一层次是小学生与心理教师的配合,必须是真诚信任的、长期的、稳定的交流;第二层次是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家长的交流,是长期的、互通变化情况的交流;第三层次是小学生与家长、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善意的倾听和叮嘱。通过这三个层次的交流,心理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3.5存档学习,反思促进
对心理教师来说,建立档案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教学中,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都是独特的,具有唯一性档案记录让心理教师能够知道每一个小学生的特长与缺陷,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在日常管理中,心理教师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可以积极灵活地处理各种事情,做到对症下药。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心理教师通过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及时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心理,采取积极措施,让小学生感受到爱的呵护和家庭抚慰,健康成长。当然,档案的记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反思。心理教师要反思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疏漏和不足,不断地学习,促进自我成长。
4结语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个体心理状态的指导,尊重和理解学生,创造健康、清朗的成长环境,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青.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思考[J].爱情婚姻家庭,2022(3)
[2]柳清凤.从“心”育人呵护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