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2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究

周,烨

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以“大单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整体设计,则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能够从根本上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通过清晰的知识结构,将单元内部各课时之间的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在符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大单元教学的序列性,从而使其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所谓大单元教学,主要指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解析、学生实际的全面兼顾,就某一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深层次、全方位整合,以据此构建起整体性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全局性、计划性、联结性呈现,来引领学生针对性、目的性开展数学学习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其不仅彻底打破了课时与知识的局限,且系统把握学习内容、切实建构知识体系有着积极作用。而通过对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则不仅更利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且对学生数学思维、理解、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1.整体性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以整体渐进的方式向前推进的。顺应这一规律,数学教学要向整体化发展,以整体性思维来思考教学问题,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诸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优化组合,整体设计,以整体渐进的方式推进教学,整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模块化

新课程将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为四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每一体系下含有具体的内容,有其相对独立性。模块教学要实现两种功能:对教师而言,能拓展教学创新的空间,尝试新的思维方法和教学设计思路,在灵活整合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对学生来讲,能够在更加符合他们认知经验的情境中学习,更好地体验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意义联系。

3.综合性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整体性,用联系的视点来研究教学问题,努力沟通各种学习内容之间及其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各种教学要素就成为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互相渗透,互相综合。从综合性与相对独立性来看,过去的单元更强调知识的前后联系与纵向延伸,每一个单元是整个学科知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综合性及相对独立性较差。而模块则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独立性。从设计类型及相互关系来看,单元主要以知识的逻辑联系为纽带加以线性组织,单元之间呈现递进关系,必须前后依次展开;而模块设计则有多种类型,既有前后递进、学科逻辑较强的设计,也有立体、交叉、网络结构的组织设计形式。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

情境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现、选择、组织大单元教学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坚持主动学习。将知识内容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促使知识与生活建立新联系,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知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正因为数学源于现实世界,所以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立足教材,将教材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使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提升数学学习热情。这样能将学生从现实世界带入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将具有普适性的“大概念”内化为自身观念,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提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能力。

2.围绕大单元教学展开互动

适当转变教学模式,提高互动频次,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要围绕在课堂上创设的大主题,或者大任务,组织学生开展互动,促使其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启发,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对学生来讲,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思路清晰,且可以保持良好的积极性。而通过不断地思考,则可以对大主题产生更好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大主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以《克和千克》为例,本章节主要教授给学生重量单位有关的知识,需要学生对克和千克两个单位形成足够的认识,并且可以有效掌握两个重量单位之间换算的技巧。而为了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将长度单位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创设“单位”大主题,组织学生一同熟悉各种单位的概念。

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多组实物,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逐一填写每一个实物的长度或者重量单位。期间,教师需要做好互动,和学生积极展开沟通。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主动回忆起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完成标注。这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率。并且在互动的作用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其能够主动联系到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实物时,应当以组为单位,保证每个组的实物都存在一定联系,可以形成对比,才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更好的启发。而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状态做出调整,以保证可以实现预期效果。

3.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大单元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各个章节的排列顺序具有一定逻辑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逐步提高综合数学素养的目标。而为了保证大单元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标,积极革新大单元教学方案。从宏观视角来看,小学数学教材中多个章节的数学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教师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案。

以《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相关的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理统计的概念,以及三种统计图之间存在的异同。而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设计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大主题。实践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周零花钱”主题,邀请学生自行统计自己,或者其他同学一周内的零花钱,以及具体花销的出处。而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好《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需要先从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开始,帮助他们深化对平均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平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好《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后,可以引入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组织学生利用上述两种统计图,根据自己实际使用零花钱的情况绘制出对应的统计图。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可以由“单一”向“复合”转变,促使学生充分掌握好统计图模块的数学知识。然而,也不能离开“单一”而去讨论“复合”。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目标,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的综合数学素养。总体上讲,大单元教学模式侧重于对教材各章节内容的整合,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教师应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红妮.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3(02).

[2]敖甜,肖文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2(06).

[3]阮肖桦.双师模式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J].教育界,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