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云南 普洱 665099
摘要
胃癌在我国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发病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而早发现、早治疗可使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生存率均得到显著的提升。但随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临床对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治疗技术和效果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而本文主要是总结了早期胃癌诊治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此类疾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诊治;研究进展;早期胃癌
前言
临床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为胃癌,分析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胃癌每年在全世界的患病人数大约在75万,因其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万左右,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4[1-3]。胃癌在早期阶段时临床特异性并不明显,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同时再加上受到经济、诊断技术及卫生等方面的影响,使患者到医院就医时病情已处在中、晚期阶段,错过最佳的诊治时间,进而导致胃癌5年的生存率仅在30%左右。若患者处于早期胃癌阶段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其5年的生存率可在90%以上,但在我国的5年的生存率只有7%左右[4]。基于此,如何提升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一直都是临床学者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现对早期胃癌患者的诊治研究进展做出如下综述。
一、早期胃癌的概念
1962年日本内镜学会提出了早期胃癌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处于黏膜及黏膜下未达肌层的癌肿无论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均被称之为早期胃癌(EGC),黏膜下癌和黏膜癌为其具体分型[5-6]。EGC的概念是以癌肿的浸润深度为主要依据,在内镜的辅助下根据其大小分成三个概念,第一个是超微小癌,具体是指胃癌黏膜活检标本为恶性显示,但是在进行手术切除后却无法在标本上将病灶找到,这也说明了超微小癌和胃镜活检钳的大小相同,可以用2mm的活检钳将其一次性钳出;第二个是微小胃癌,癌灶的直径小于5mm的被称为微小胃癌;第三个是小胃癌,具体是指直径在6-10mm之间的癌灶。以往的临床数据显示,全部的EGC中有10%为微小胃癌,有15%为小胃癌,而且在多发性EGC中较为常见,而根据形态又可以将EGC分成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等三种类型。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将直接影响其术后生存周期的长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会下降到80%以下,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也会受到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的影响。
二、早期胃癌的诊断
1.色素内镜法
择取相应的色素溶液,之后以口服或者内镜下喷洒的方式将其置于胃黏膜表面上,而常用的色素溶液有以下两种,分别为含量为0.5%或1.0%的美蓝溶液、0.1%或1.0%的青靛紫溶液。美蓝溶液会通过黏膜吸收然后将色素附着在其表面,但腺管开口的位置不会着色,从而可将腺管开口的形态清晰地显示出来,临床可通过其形态对病灶性质进行鉴别;青靛紫溶液不会被黏膜所吸收,其色素会在凹陷部位潴留,进而可将微小病灶的凹陷、隆起及平坦的边界予以清晰显示。
2.超声内镜
此种检查方式属于内镜成像技术中全新的一种,不仅能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还能实时对其异常病变情况进行超声扫描,将患者的肿瘤及其胃壁各层、淋巴结节、周围脏器等清晰地显示出来,临床中将其作为早期胃癌诊疗的可靠依据。
3.荧光内镜检查
首先以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光敏剂,之后通过内镜将激光或者紫光导入,从而使组织自身产生荧光,并用光纤探头对荧光进行采集和分析,同时还可对荧光部位进行组织活检,之后依据上述分析和检测结果来鉴别肿瘤病变的性质。
4.放大内镜
放大内镜是一种与立体显微镜清晰度、观察水平相同的电子放大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到黏膜的细微结构,可通过观察到的病灶部位凹凸情况、腺体开口的排列和形态等进行诊断,而将放大内镜与染色法相结合能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
5.蓝激光显像
蓝激光显像主要是对两种光源的强度进行调整,能够将图像明亮或者对比增强的不同蓝激光显像模式调节出来。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肿瘤表面信息。由于蓝激光显像有包含白光在内的光谱反射,所以可将不平病灶的微血管清晰地显示出来。胃癌在蓝激光显像下可显示为微表面模式或者是不规则的微血管模式,可观察到明显的分界线。
三、早期胃癌的治疗
临床中针对EGC所采取的标准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根治法,但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加上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除外科手术外的多种治疗方式,为EGC的治疗工作提供了便利。
内镜下黏膜切除根治术主要应用在EGC癌灶直径小于1cm的治疗中,而且此种治疗方式受到多个国家的认可,接受度相对较高。其中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据数据资料显示,日本接受EMR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占比较高,约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治愈性切除率更是高达70%左右,患者在接受此种手术治疗后其生存率能够达到85%以上,其效果和传统外科手术不相上下。不仅如此,EMR的优势较多,主要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侵袭性低等,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腹腔镜下治疗EGC的方法主要有经皮经胃壁腹腔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胃局部楔形切除术等两种,若EGC患者的癌灶或者大小不适合用EMR时则可选用此种治疗方式,因其具有并发症低、损伤小的特点,所以可替代传统手术。
将光敏剂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的体内,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停留在癌组织中的光敏剂更多,在内镜的辅助下导入激光进行照射,癌细胞会被激发后产生的单态氧杀伤,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4.基因治疗
肿瘤的发生和基因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同时肿瘤的发展也会受到基因的影响,所以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入手对患者实施肿瘤防治,虽然此种治疗方式并不成熟,暂无实用价值,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是拥有着诱人的前景,需提高重视程度。
四、总结及展望
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与日俱进,越来越多的内镜诊断技术、影像学技术被应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治工作中,不仅可以使手术效果更加理想,也能够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得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临床中一直将延缓肿瘤发展时间作为主要的目标,加上更规范化的治疗,相信能够为肿瘤患者减轻病痛。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实施具体的诊治工作时最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逯艳艳,马颖才,刘芝兰等.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对于青海地区早期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06):442-446.
[2]曹富流,凌安生,朱芳来.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浅表型早期胃癌诊治中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9):2078-2081.
[3]万姜男,丁小云.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03):224-225-226-227-228.
[4]谭秋芬,温坤.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一致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2,35(05):1199-1201.
[5]陈达巍,沈睿炜,沈建伟等.早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原位滤泡肿瘤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10):777-779.
[6]苗儒林,李子禹,季加孚.从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05):4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