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试析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张彬

身份证号:412723199412070032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466100

摘要:智慧城市是深入贯彻国家对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构筑城市未来新发展的战略优势。当前世界各国正在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变,智慧城市正在成为创新和治理的核心驱动力。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问题

1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自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共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总数量已达到290个。从建设布局层面来看,290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基本包含了各个省、市及自治区。从智慧城市分布密度来看,各省市试点数量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最为集中。从综合建设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持续领先,在智慧城市战略、技术、领域和创新能力方面表现良好。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正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相对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第一,贪大求全。在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没有结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选择与之匹配的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规模、项目和技术路线,单纯追求大而全,于是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千城一面。在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不注重考虑城市自身的特色优势以及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和生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实际状况,而是一味照抄先进城市和示范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三,华而不实。有的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大注重实际效益,而是片面追求表面功夫。例如,有的城市到处都是摄像头和大屏展示,但却不大追求数据感知的质量、完整性和数据的整合共享,让大量的数据只停留在大屏展示的初始阶段,并没有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开放平台,让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通过智慧分析、智慧计算和智慧运行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分析,从而导致数据难以真正在城市的智慧运行和智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重硬轻软。有的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舍得在硬件上投资,但是却不重视把项目资金用于采购软件,开放数据让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智慧计算、构建模型软件,从而让采集到的数据真正在智慧城市的民生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实际上,硬件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不注重软件投入、不注重数据应用,若干年后,一批硬件可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就报废了。这一困境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让智慧城市建设事倍功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会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下。

第五,独脚唱戏。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都以政府投入为主,这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阶段有一定的优越性,避免了数据多头采集,造成数据孤岛、资源浪费。然而,一旦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开放和管理体系,要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政企合作的多方共建生态。这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的数据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发挥各个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将数据真正利用起来,在城市智慧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2智慧城市建设治理路径

2.1推进智慧城市的韧性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智慧城市在近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发挥的强大作用,印证了智慧城市不只是能够提升日常态城市治理效率,还能够在非常态城市治理过程中有着巨大潜力。这需要做到:第一,在风险扰动的情况之下,智慧城市应与韧性城市联动、嵌套和融合发展,将韧性的思维、理念、方法融合到智慧城市建设中。“韧性城市”是指在面对灾难和风险时保持足够抵御力、适应力和功能快速恢复力,最大程度降低灾难的易损性,使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无论遇到什么压力或冲击,都能保持生存和繁荣的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和智慧城市”,就要求打造具有韧性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普遍共识与行动,建立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增强智慧城市设施韧性、组织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功能韧性、过程韧性以回应复合型风险社会。第二,增强城市自身的抵抗力,要将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生命体、有机体,进行全周期管理。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顶层设计、构建信息安全框架体系、完善信息安全评估机制、健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提升智慧城市在面临各类非传统危机和风险时的应对能力以及稳健性。

2.2推动智慧城市的要素下沉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一方面,要持续深入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广泛嵌入城市基层治理结构有助于打造高效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治理体系。要全面树立基层智慧治理的思维观念,吃透弄懂智能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应用中的各种可能性,完善城市基层智慧治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家居、智慧生活的基层智慧化工程,以更智慧的服务和治理方式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关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的下沉能够为基层治理数字化治理提供合法性的依归,通过持续稳定的激励举措激发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以借助制度的规范性、整合性功能,通过顶层设计,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为基层治理数字化变革提供支持和约束。而且,制度供给的下沉,更直接对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流程、机制和方式方法进行规范,并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消解基层智慧治理的潜在风险。

2.3数字化生态治理全民监督体系

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全民监督体系不仅能保证治理主体行为合法化,也能最大程度保证市民的权益安全化,防止各类应用与算法控制、侵犯民众隐私等权益。打造线上和线下两种监督路径,主动将政府及其他治理主体的各项职权从权力授予、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责任等各个执行环节实行有效衔接,并纳入全民监督平台。

3结语

我国的智慧城市事业从早期的智慧城市试点工程起步,历经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设,到城市数字化转型,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建设行为日趋科学与系统化,更加注重城市治理的效能,使中国的智慧城市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0(11):1.

[2].现代技术与治理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J].城乡规划,2020(05):82-109.

[3]本刊编辑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成效 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7):7.

[4]张峰,张晓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J].科技风,2020(25):82-83.

[5]龙慧峰.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治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储运,2020(0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