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总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局麻椎间孔镜治疗期间的手术室护理实施价值。方法:纳入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共有86人,确定时间2021年5月-2023年5月,抽签组别: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常规处理,而实验组手术室护理,研究比较情绪状态、VAS、住院周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患者入组前VAS、SDS、S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患者住院周期以及VAS、情绪分数以及并发症数据比较实验组较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局麻椎间孔镜治疗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上升显著,并稳定患者的康复心态,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康复质量以及康复效率。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局麻;椎间孔镜治疗;手术室护理;情绪比较
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剧烈疼痛感以及不适感,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存在较大影响[1]。一般情况下,多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干预,并在治疗期间采取局麻处理,手术效果较好。但手术毕竟手术创伤性操作,患者极易受到认知、躯体耐受度、情绪影响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对疾病的治疗疗效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下降。故此,需对上述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于一般护理,手术室护理更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症状,推动患者的生存质量上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出现[2]。下文选择86例椎间盘突出症经局麻椎间孔镜治疗后的差异化护理数据分析,各项内容比较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纳入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观察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患者例数:86人,抽签分为实验组43人,43例对照组,后者男女比例为22比21,前者男女比例为24比19;总结年龄:前者年龄在31-56岁,均值(43.71±2.54)岁;后者年龄在30-57岁,均值(43.62±2.29)岁;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常规护理-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简单的口述宣教、情绪管理、术前访视、术后指导等护理措施。
(2)手术室护理-实验组:①术前:a.准备工作:为其进行备皮处理。b.情绪与认知:为患者提供治疗前需评估心理素质变化,告知其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同时阐述手术必要性、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护理,保证依从性与配合;并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问题解答以及疑虑分析,保证患者的认知情况。②术中:术中护理人员需配合医师开展手术治疗,并严格消毒相应的器械,积极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操作;在手术期间需辅助患者维持舒适的体位,保证其腰部的平直以及腹部悬空;为患者积极提供心电监护以及吸氧管理,对患者的进出量进行控制,了解患者生理盐水输入剂量;保证手术室内温度在22度-25度,手术期间重视对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③术后:a.术后疼痛:由于手术位置的特殊性,治疗完成后疼痛感较强,临床需采取视觉模拟方式评估,观察患者不同疾病的疼痛反应,实施相应的止痛干预。b.饮食指导:待患者排气后为其提供流质饮食,术后2-3日为患者提供半流质饮食,需以高维生素、高热量质为主。术后活动:术后第一日,需为患者提供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服务,避免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术后2-3日,辅助患者开始相应的主动运动训练。
1.3观察指标
(1)情绪比较:观察患者的SDS以及SAS。
(2)并发症比较: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涵盖神经根损伤、创口感染、切口出血等。
(3)其他指标:观察患者的VAS以及住院周期。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模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情绪比较
SDS与焦虑分数实验组、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分值与SAS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估分数(分)
组别 | 例数 | 入组前 | 入组后 | ||
SAS | SDS | SAS | SDS | ||
对照组 | 43 | 43.22±1.45 | 45.27±2.87 | 43.22±1.66 | 42.66±1.02 |
实验组 | 43 | 43.15±1.32 | 45.19±2.54 | 32.78±0.52 | 31.74±0.58 |
t | 0.2340 | 0.1368 | 39.3550 | 61.0269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并发症比较
经评估,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对照组多于实验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组别 | 例数 | 神经根损伤 | 创口感染 | 切口出血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3 | 2(4.65) | 3(6.98) | 2(4.65) | 7(16.28) |
实验组 | 43 | 0(0.00) | 1(2.33) | 0(0.00) | 1(2.33) |
X2 | - | - | - | 4.9615 | |
P | - | - | - | <0.05 |
2.3其他指标
患者入组前V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患者住院周期以及VAS比较实验组较优,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VAS以及住院周期对比分析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VAS(分) | 护理后VAS(分) | 住院周期(d) |
对照组 | 43 | 3.39±0.51 | 2.01±0.54 | 10.28±1.19 |
实验组 | 43 | 3.41±0.48 | 0.96±0.21 | 7.26±1.02 |
t | 0.1872 | 11.8835 | 12.6352 | |
P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确诊率较高的疾病,多为患者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是受到外伤出现裂缝[3]。临床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手术的方式对症治疗,而实施椎间孔镜治疗应当采取局部麻醉处理,但会受到患者认知、躯体耐受度以及情绪状态、依从性等影响出现不良并发症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疗效以及安全性。故此,需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一般护理实施期间并未关注患者患病位置的特殊性,采取简单的宣教以及环境管理等,护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室护理针对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差异化护理指导,告知患者了解手术治疗以及相关护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应的康复指导,并在术后加强对饮食以及运动锻炼的监督管理,保证患者的康复效率[4]。上文选择8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数据显示,患者入组前VAS、SDS、S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患者住院周期以及VAS、情绪分数以及并发症数据比较实验组较优,P<0.05。故此,与一般护理比较,手术室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感以及不适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重视日常对腰椎部位的保护,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后患者疼痛反应有效减轻,且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积极引导患者开展运动锻炼,进而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使用,增强预后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静娟.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20.
[2] 许惠春,张强.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9):116-119.
[3] 张帆.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0):58-59.
[4] 李海兰,胡伟伟. 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室护理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