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中职阶段的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中职护理教育更是得到了一定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可以胜任护理岗位的人才。但随着人才供求新形势的出现,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对此,中职院校要根植于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做好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新形势分析,立足于现实,研究人才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育;人才供求形式;转型
改革开放后,国家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人才需要、人口结构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招生、学费、升学等等政策支持,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对于中职护理教育来说,所培养的护理人员要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就必须具备更高品质的专业素养,而这种专业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更高水平的中职护理教育[1]。在目前社会对于护理专业的人才供求新形势下,对于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需求更为紧迫,中职护理教育更应该直面社会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形势以及广大群众对于医疗、护理的新需求,培养更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人才。
一、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可以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数量以及招生数量表现出来。对于大多数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说,其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以及护理专业招生人数比例、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总招生人数,在近年来都在稳步提升当中,这证明终止护理专业的发展,从专业建设上来看,是足够迅速的。
但随着社会人才供求形势的改变,对于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需求更加迫切,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很难进入到护理岗位当中。并且中职阶段所进行的护理教育也受到学生文化水平以及中职教育时间的限制,相对于大专及其以上的护理专业人才来说,其在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上都具有一定差异。这也导致了很多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选择从事护理专业工作。
二、护理人才供求新形势的分析
首先,护理人才供求新形势下,对于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目前的护理专业相关工作岗位上,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较低,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占比较高,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护理人员占比最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目前社会对于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护理人员需求更为迫切。这对于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育来说,更应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精神,提高学生在人才供求新形势当中具有较为强劲的竞争能力。
其次,近年来在护理人才供求新形势下,高中文化程度人员的比重逐渐减弱,而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也表明了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成为了进入护理岗位的门槛。并且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其培养护理人才人数也逐渐与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人数差距缩小,这也使得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必须寻求转型升级,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三、人才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对策
(一)重新确立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重新确立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其主要是指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护理人才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是直接为社会培养高级技师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使中职护理专业人才能够真正地走入工作岗位,就需要在中职护理教育过程当中,建立起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培养好中职院校护理人才在实际工作岗位当中的优势。
对此,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也应当综合参考当前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不仅注重专业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在实践过程当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这需要主动建立起与用人企业的深度合作,争取做到护理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结合。
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向学生灌输护理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这一点上,中职院校可以鼓励优秀教师关注护理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并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教材的编撰,使所培养出的护理人才更加具有适应性和先进性。
(二)建立中职护理专业与高校的合作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开设护理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教育,在人才供求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也可以寻求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
对此,中职院校可以主动联合高校,通过了解用人机构的有关专业岗位要求,调整中职院校该专业的招生规模设置,以及专业方向发展设置。简单来说,就是当某一护理专业岗位,在进行招聘时,主要要求该专业岗位人才具有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那么中职院校对于该专业的招生规模就应该进行相应压缩,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以后,删除中职院校该专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中职院校所开设的护理专业,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培养出相应专业技术人才,走到工作岗位当中去。
同时,为保障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中职院校还可以设立相应的护理专业与高校所开设的护理专业进行深入合作。逐渐建立起护理专业以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为主的教育层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文化层次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进行专业合作时,还可以实现中职院校与更高层次院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共享,有利于防止因中职院校招生规模的缩减,而导致的对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浪费。
(三)调整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
在具体的中职护理教育过程当中,中职院校还要及时调整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精品课程、树立特色品牌,使护理专业课程更具有时代特征和先进性。另一方面。要强化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特色,增强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对此,中职院校可以强化当代社会发展需求较多的护理专业,例如,儿童护理、母婴护理、口腔护理、精神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课程,提高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应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四)加强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只有敏锐把握政策导向、区域资源、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才能在转型方向的判断上做出科学抉择。产教融合是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全面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模式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产教融合不深入、专业适切度不高等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适应产教融合发展,亟待加强需求侧管理,“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中职教师资的基本角色定位。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引导、激励护理教师切实扮演好“学校的教师”和“产业的技术技能行家”两个角色,争当“产业教授”,是新时代职业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此,中职护理教育必须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科技链”建设专业群,紧跟产业变革重塑知识体系、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在顺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主动实现自我转型发展,切实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医患关系越发紧张以及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之下,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了专业技能方面,更加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较高的护理人才[2]。对此,中职护理教育的开展更应该根植于社会的需求,重新确立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中职护理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莉.中职护理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No.186(12):66-67.
[2]李亚萍.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No.255(29):214-215.
作者:
赖红梅 四川省宜宾卫生学校 644000
马 霞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644000
刘 俐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6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