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型招生背景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3

多类型招生背景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孙大铭,张政梅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本文针对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学习模式、评价体系、社会支持系统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为探索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养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面对退役军人、初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难的社会问题,20195月,党中央做出百万扩招的重大决策部署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作为高职百万扩招的主体,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质量对落实扩招决策,稳定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百万扩招工作,各省市教育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扩招工作,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但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在我国实施比较晚,高职院校一直在努力探索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因此,深入研究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对提高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退役军人教育现状

(一)退役军人男性居多,学历普遍不高。调研发现,退役军人群体大部分为男性,年龄在35岁以下居多,农村户籍较多,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学历占比20%左右,高中学历占到60%左右。

(二)职业技能培训与退役军人需要不匹配。由于军队环境的特殊性,退役军人服役期间一般负责某一专项任务,职场能力很难得到锻炼,退役后非常期望获得职业技能,但职业院校提供的职业培训滞后于职场要求,不能满足退役军人技能需求。

(三)对相关职业教育政策了解不足。退役军人服役期间,由于训练强度大、时间紧,鲜有时间主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获取渠道有限,多数通过政治教育课或与战友聊天获得职业教育政策信息,很少主动了解国家有关退役军人继续教育的系列政策。退役以后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任务上倾注大量的精力,鲜有时间关注相关政策,导致退役军人无法全面了解、掌握、应用国家利好政策。

(四)退役军人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不合理。由于我国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开展较晚,学界对退役军人群体缺乏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导致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创新创业课程社会化培训课程等再社会化所需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课程设置上不够精准,导致退役军人毕业进入社会后,无法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五)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精准,就业稳定性不强。退役军人线下教育的时间远远低于普通高职学生,企业对其技能水平持有怀疑态度。鉴于退役军人群体的特殊性,一流企业一般不会把退役军人作为主要招聘对象,加之高职院校缺乏实现退役军人与一流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和资源,导致其就业质量不高,不稳定性增加。

二、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少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相关落地经验,加之社会、经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尽管高职院校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退役军人教育方式不灵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差等情况依然存在,高职院校在探索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上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退役军人群体对现有教学方式不适应

学校生活不同于部队生活,退役军人从军人到学生的角色转变,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大部分退役军人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就去当兵,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接受新知识能力的有限,学习效率较低,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计划一般限制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导致退役军人很难按照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退役军人希望能够个性化地灵活安排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而职业院校传统的全日制、集中授课方式已不适合退役军人群体。职业院校一般在固定学习场所采用线下教学开展教学工作,而大部分退役军人已经成家立业,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线下集中学习,所以退役军人已经不适用于全日制的集中授课方式。

(二)职业院校开设课程与退役军人需求不匹配

退役军人在部队一般以技能学习和培训为主,没有大量时间开展系统的理论学习,而多数高职院校调研不充分,没有考虑退役军人群体的基本学情,直接将现有课程面向退役军人群体开设,存在开设退役前后教育培训课程衔接不畅、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开设不足、学历提升与技能培训课程融合不紧、教育培训服务供给与个性需求匹配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退役军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非常不适应,极其吃力,学习效果较差。

(三)就业创业指导不精准、不全面

大部分退役军人已经参加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存在一定的工学矛盾,毕业后往往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再择业意愿不强烈,几乎没有创业想法。而高职院校针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指导还是停留在普通高职学生的层面,没有建立针对性的指导体系,就业创业指导不精准、不全面,无法为退役军人再就业提供有效帮助。

(四)学校、部队、企业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退役军人常年待在部队,与外界交流较少,加之职业院校针对退役复学相关专业宣传力度不足,退役军人盲目选择复学专业。高职院校对退役军人的学习状态、素质能力、心理状况等不够了解,无法针对性地设置招生专业,加之,

缺乏专门面向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配套资源,因此,不能为退役军人的校内校外学习和培训提供较高的学习条件。社会企业对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参与度不够,不能提供充足且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退役军人毕业后盲目择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一)构建宽基础、多元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围绕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基础、多元化”的培养理念,建设入校衔接性课程、职业素养通用性课程、综合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融合性课程、再社会化适应性课程为主的多元化课程库。结合院校合作企业、退役军人工作单位的调研结果,提炼适合退役军训学习的项目建成项目库,从而构建宽基础、多元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构建分层、分类模块化教学体系

退役军人年龄跨度在20岁至40岁左右之间,个体差异大,心理状况不同。针对退役军人学龄跨度大的问题,应该结合退役军人的实际认知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结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依据退役军人学龄差异、思维差异、工作差异等方面的具体学情进行分层分类教学。针对思维差异,把退役军人按照工作类型和从事专业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其技术水平进行 分级,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根据类型和级别编组,教师授课要多注重实操,少讲理论。探索建立适用于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学分银行,将学分制建设贯穿于退役军人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探索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认定退役军人已经积累技能知识或技能等级证书,并进行相应的学分认定。

(三)探索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理实一体的学习模式

职业院校可以根据退役军人的群体特点,充分利用精品资源课、在线开放课等线上资源,吸收混合式学习、移动式学习的优势,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学习模式,确保每一位退役军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并顺利完成学业。可以利用退役军人工作之余的时间实施线上教学,并通过网络平台与退役军人进行在线交流、答疑等,引导退役军人自主学习。利用周末实施线下集中学习,开展实操训练,锻炼实践技能定期进行线下检查,以保证教学效果可以根据退役军人、企业人才需求,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发职业认证的相关标准教材。

(四)将就业创业指导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

根据鼓励就业,引导创业的理念,结合退役军人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在学校设立退役军人职业规划指导部门,定期对退役军人进行系统性指导,开设与就业创业相关的通识课程,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充分开展定岗定向教育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促进退役军人充分就业。加强退役军人创业教育,开展面向退役军人群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鼓励支持引导其自主创业。

(五)构建“三元”多维的评价体系

根据退役军人学情,结合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现状,探索针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学校、企业、就业单位作为评价主体,把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构建“三元”多维的评价体系。三个评价主体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退役军人的培养成效。同时,健全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就业项目和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纳入学分范畴等制度,不断完善“三元”多维评价体系。

)构建三方参与的社会支撑系统

高职院校应该特别关注退役军人再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深入部队调研,确定退役军人的学习期望,在其正式入学前提供短期的试听课程或旁听课程,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适应校园生活。职业院校牵头组建退役军人学习社团,让不同专业的退役复学军人加入,让他们彼此交流学习中的遇到问题。适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红色元素讲座,积极传递党中央的温度。以高职院校为连接纽带,鼓励社会企业参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爱心助学、顶岗锻炼等项目,联系退役军人生源部队或工作单位,掌握其思想动态、专业特长等,鼓励院校合作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构建三方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结语

本文结合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宽基础、多元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和分层、分类模块化教学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原则进行模块化教学,创新创业指导贯穿教育全过程,生源部队、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三方联动,推进退役军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探索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提供一定参考。

课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多类型招生背景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1ZC078

参考文献:

[1]吕春杨.百万扩招与退役军人学历型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22(5):28-33.

[2]孙紫竹,王永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_困境、原因及路径[J].职业教育,2022(12):17-25.

[3]鲁春兰.百万扩招背景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养探究[J].中国军转民

,2022(14):51-52.

[4]黄雪琴,耿强.基于退役军人职业教育的专创融合教学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166-167.

[5]刘菊华,王卫华,美国雪城大学退役军人创业教育的背景、构成及启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