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多元表征,提升运算能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借力多元表征,提升运算能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比较研究

徐英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关键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沟通算理和算法。文章结合三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阐述如何在计算中迁移算理和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字:多元表征;计算算理;算法;运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应当注重发展的十项素养之一,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对运算能力的思考,本人将研究视角指向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整数乘法,乃至小数乘法的核心内容。它与三年级上册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是学生自主类推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的方法,是学生认知结构由旧知到新知的一次拓展,更是乘法笔算学习的一次跨越。在执教这一节课时,本人经历了学习、对比、实践和反思,尤其在借力多元表征上感触颇多,以下将思考过程呈现出来促使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一、两种版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材简析

1、笔算的前沿、单元、后续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材版本

知识点

教材编排

苏教版

表内乘法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例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例5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例3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

人教版

表内乘法(一)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例1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例2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例2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2

2、课时比较分析

版本 例题

内容编排

新知结构

表征方式

人教版

IMG_256

三下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笔算乘法》第46页例1及47、48页。

1.情境:购物

2.信息与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提示:你会计算吗?把你的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呈现的计算方法:多种算法:点子图分成3个4套,先算4套再乘3;点子图分成10套和2套,先算10套和2套再相加。呈现笔算方法:中间是完整的竖式,左边是每一步的含义,右边是每一步积的由来(标明个位的0不写)。

情境表征、

图像表征:点子图、

符号表征:口算算式与竖式

苏教版

IMG_257IMG_258

三下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第3、4页例3及第5页练习。

1.情境:购物

2.信息与问题:幼儿园购进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

提示:

3.呈现的计算方法:多种算法:先算2箱再乘6;先算10箱和2箱再相加。笔算过程,先分步呈现,再完整呈现。

情境表征、图像表征:箱子图、

符号表征:竖式

人教版:先是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得到数量关系:每套的本数×套数=购买的总本数。然后利用点子图引导学生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借助几何直观找到计算的方法。最后竖式呈现完整的过程和每一步的含义和由来,沟通口算方法的算理和竖式计算的算法。

苏教版:苏教版充分利用情境,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学生认知的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数量关系,感悟口算可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的思路。然后立足情境,理解算理,连接笔算竖式,掌握算法。

二、两种版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逻辑

1、课时教学的共性逻辑:购物生活情境中形成需求,经历口算(图示直观拆积与拆和)——数学抽象竖式笔算(结构关联)

2、教材设计的个性路径:

在学生生活经验相一致的基础之上,人教版突出前期学习经验与思维经验的积累,苏教版则从来没有出现过点子图设计,通过观察箱子图对应口算的两种方式方法。

3、不同的图像表征,达成不完全相同的目标:

人教版:点子图,数形结合,直观具象

苏教版:箱子图,观察视角看到思维,半抽象

人教版:

18S)]W@U7859NX)FO`9LHHP

苏教版:

三、《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教学启示

基于两种教材的分析和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互相融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出发,在苏教版教材中融入点子图的设想:适当渗透、适时出现,丰富一种数学学习的思维视角,积淀一种方法路径,积累一种学习经验:从知道——应用,优化教学设计。以下是本人的实践——《借力图案表征,立足情景,沟通”“》:
师:(出示情境图:有12箱南瓜,每箱14个)冬去春来,又到了播种的季节。小熊维尼和小猪正在清点百亩森林里丰收的情况,为今年的播种做好准备

师:罗宾打包了好多迷你南瓜,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小熊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一共有多少个?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师板书:14x12)

师: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板书:一百多)

(一)初步探究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在课堂上学会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都关注到了计算的方法,其实除了要关注怎么算?还要关注为什么这样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习单看向活动一:

活动一:

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解决14×12,把你的想法记录在方框里;

圈一圈:在图中表示出算式中的含义,有需要的可打开学习锦囊。

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小组交流。

资源一:

18S)]W@U7859NX)FO`9LHHP

苏教版主要突出审图的育人价值,转化路径为观察中习得口算的方法,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资源二:

提供的学习锦囊主要是突出了人教版点子图的优越性,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出发,把箱子图抽象成点子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资源呈现,并列交流:

拆积:12可以分成2个6、6个2、3个4、4个3等

14×6=84     84×2=168

指出:12拆成2个6,先算6个14,再乘2。

拆和:整十数和一位数

2×14=2810×14=14028+140=168

指出:12拆成10和2,先算10个14,再算2个14,最后加起来。板书)

师:回顾一下,最初我们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吗?方法不同,你能透过它们不同的方法之间看到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先分再和;转化;数形结合。

师:说得真好,能透过算式看到隐藏在它们后面的规律,真了不起,正如他们所说,都经历了先分后和的过程。这样就把我们没学过的新知识转化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而画点子图的方式可以更直观的帮助我们思考。

师: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第二种,计算方便;所有情况都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更具有一般性。

师:那你能用这种方法再来算一算14×12么?订正好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节课主要关注学生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所以设计了箱子图和点子图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给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利用几何直观,以点子图为抓手,找到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方法是多样的,但与主题图意更接近的是第二种,让学生充分内化,为后面的笔算算法做铺垫。)

(二)探究笔算方法

谈话:其实,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想要列竖式算一算了,想的可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利用竖式笔算14×12的积,同时思考竖式笔算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呈现资源,序列交流

ADB15F0A53100F86DAEB51FF67F8A24D

师:哪一种更能完整的体现我们的计算过程?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

生:第三种方法把这个算式把分与和的过程表达清楚。

师:你是怎么想的?到黑板上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生演示算法。)

师:3、4号作业对比总结:写了0就表示140个一,不写就是14个十,不影响最后的结果,为了简洁,一般就不写0。不写0,4为什么写在2的下面?

生:因为是十位上1乘4,表示4个十。

沟通联系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发现是先算2×14,再算10×14得14个十。要写在十位上。横式和竖式和点子图都是先算14×2,第二步算14×10,最后加起来。

师:和十位上的4对齐,也就是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是啊,数学上的乘法计算,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累加的过程那么到现在14×12怎么算以及为什么这样算,清楚了吗?

指出:原来这种算法形式不一样,道理却是一样的。(理清算理)

(设计意图:在沟通笔算和口算算法的联系时,做到算理和算法的融合,做到点子图、横式算法和竖式算法的统一。在竖式呈现后,及时把含义、由来与点子图进行横向沟通,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理清算理和算法之后更一步呈现点子图的直观作用,它体现出的数形结合是竖式里的每一步,增加学生的探索欲望。)

其实本节课我主要是想要融合两种教材,取其优点扬长避短。三项资源的呈现(点子图、横式、竖式)有效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一方面对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积的由来与口算横式和点子图勾连,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先算2个14是两箱的个数,再算10个14是10箱的个数,最后要把它们合起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第二层积的位置可以直接写在十位上,理由是用十位上的1乘14得到140,也就是14个十,所以积的末尾要和十位上对齐。所以在教学笔算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境与点子图,做到数形结合,在计算时眼中有,脑中有,数形结合沟通理法。

四、结束语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资源之一。基于小学生数学的学科性质和年龄特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已有经验创设情境,数形结合理解算理,灵活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借力情境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多元表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此,本人特意通过这次的实践书写教材比较研究,找到两种教材背后的精心编制和深刻意图,备好每一节课解读好每一份教材。利用不同的教材可以帮助教师贯通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教学走向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敏杰,潘小福.运算能力的培养要紧扣”“”“”——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0,(35):27-29.

[2]吴莉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各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152-153.

[3]陈梦雅,杨灵巧.利用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04):54-5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