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10000
浙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10000
摘要: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现在的医疗水平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药物使用问题。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影响救治疗效,同时也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而且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本文通过对临床药师在消化内科中的不合理处方的分析,对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望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合理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用药;用药合理性;问题分析
引言
在医院当中,消化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诊疗医师对患者提供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在当代的医疗机构中,由于消化内科患者数量的不断上升,加上消化内科使用药物的剂量较大,所涉及到的药品增多,导致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愈发凸显。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且在基础医学和药物研制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由于医疗人员在用药时疏忽了对药理、药性及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导致药物滥用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并且因此造成了患者整治疗效的延缓和药物对人体副作用的增加。文章通过分析消化科室内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并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规范,思考与探讨相关制度的改进方向。
1.药理拮抗现状分析
在对消化科室内的药物进行评价时,临床药师们发现,很多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在服用了一些抗酸、消炎药后,胃肠道的情况会变得更糟,如有的患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使用了制酸剂,同时还服用了甲硝唑、奥美拉唑等药物。这些不合理用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良反应,甚至有的患者用药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现象,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的情况,此类就是典型的药理拮抗所致。药理拮抗:即药物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对症治疗用药、联用用药等;或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1.1常见药物拮抗用药现象
抑菌药物和活菌药物合用。如双歧杆菌可以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使肠道菌种保持平衡,并抑制和清除肠道致病菌。而诺氟沙星为常见的抗菌药物,会使双歧杆菌的活性降低,这两种药物联用会大幅降低药效。而当必须要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需在不同时段服用,间隔时常必需在2小时以上。有些益生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并不敏感,可同用,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第3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可联用[1]。
抑酸药与铋剂合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胶体果胶铋胶囊同时使用。通常铋剂的作用机理是与胃酸作用之后产生铋盐,并快速沉淀附着于胃黏膜,从而有效保护溃疡创面,另外铋剂对幽门螺杆菌也有较好的抵抗作用。但在使用奥美拉唑之后,铋剂作用会因升高的胃内 pH 值而抵消掉。因此该两种药物应避免同时使用。如果患者疾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的话,需分开服用。
硫糖铝与西咪替丁合用。硫糖铝的主要成分是八硫酸蔗糖与氢氧化铝,能广泛交联、聚合,形成一种粘稠的胶质,可牢固地粘附在上皮细胞和溃疡口基底6小时,形成一层保护膜,将溃疡面完全包裹。但需要在酸性环境中(pH<4)与胃粘膜蛋白结合,而西咪替丁会与胃黏膜的硫糖铝产生反应,增加胃酸的pH值,进而破坏硫酸铝的分解所需要的酸性环境,从而削弱硫糖铝的作用,所以二者一般不可合用。
1.2药物代谢动力学不合理连用现象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蒙脱石散剂连用。蒙脱石散剂具有修复消化道发炎的作用,清除消化道中的病原体和毒素。在临床上,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也可混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但由于蒙脱石粉不能被消化道吸收,所以口服或灌肠后,会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影响到抗菌药的效果。蒙脱石散与其它口服(或灌肠)药物搭配使用,对其它药物的吸收也有一定的影响,降低其治疗效果。如需要搭配其他药物,则需要在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前1小时使用其它药物。
红霉素肠溶片与碳酸氢钠连用。红霉素属于碱性抗生素,易被胃酸分解,碳酸氢钠能降低胃酸,减少红霉素的破坏,增加机体的利用率,并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但红霉素肠溶片的肠溶衣物质容易溶于高 pH的肠液,因此它能耐酸性,在进入肠道后溶解。因此,当与碳酸氢钠配合使用时,会使肠溶衣提前释放,导致红霉素在胃部受到损害,从而降低药效。故二者不可同用[2]。除此之外也存在不少其他药物不合理联用的情况。如:一些抗酸药与抑酸类药物合用产生交叉耐药性等现象;一些降糖药与降脂药联用也出现了交叉耐药性等问题;抗菌药与镇静催眠药合用也会发生交叉耐药性等等。这些均需要临床药师及时给予患者说明与指导用药。
2.药物理性特征对药物连用产生的影响
药物的物理特性也会影响到不同品类药物两者间的结合,比如阿司匹林和碳酸氢钠,二者搭配使用。由于碳酸氢钠是一种碱性药物,可以促进尿液的碱化,让阿司匹林快速排出,减少阿司匹林的含量,因此二者合用会降低阿司匹林药物的功效。另外,阿司匹林属酸性药物,对胃部有刺激性,可以通过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来缓解其对人体产生的不适感,但酸性的阿司匹林与碱性的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酸碱中和,导致用药药效大打折扣
[3]。此外,铝碳酸镁片与喹诺酮类的药物也不能同时使用,此两种药物两种合用会使胃酸的酸度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3.其他类型用药不合理现象分析
药物与临床用药的指征合理性不统一。普通药物与临床用药指征不一致,常见案例分析为各类止血药的不合理开具和使用,如用于消化道的氨静滴注射甲苯酸注射液。常见的临床上用药,有使用维生素 K1 结合含有氨甲苯酸的药物治疗病人的消化道出血,药物中的维生素 K1 促进人体的肝脏产生大量凝血因子,担负着为凝血因子Ⅱ、Ⅶ提供物质的责任,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中。过量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出现抗凝型的血因子Ⅱ血症,而氨甲苯酸作为主要的抗纤溶类的相关的典型药物,易与赖氨酸发生作用,应避免这种凝血药使用。
药物用药量过大。常见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还有一类及其普遍的状况,即过量用药,从药物半衰期作用时间上过长和重叠使用以及用药计量上超过规定值。比如 H2 受体拮抗药物,一次服用能够发挥药效 10-12 h 之间,因此,一日服用该药物不可超过两次,在计量上要严格控制。其余常见的药物还有奥美拉唑,每日最多服用一次。此外,如抗生素药物药效周期长,服用抗生素一般不能超过 1-2 周,长期服用会产生毒副后果。
重复用药现象居多。临床上多种药物在研发后,尽管名称有所变化,但是药物的化学成分大多是一样的。内科医生依靠简单判断,根据药物名称来治疗病患,往往开出的药方含有许多重复类药物,导致患者因同类药物用量过大而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其用药安全。
4.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应对措施
(1)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对于消化科疾病,一般治疗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剂量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不能为追求疗效盲目加大剂量。对于同一种药物,病理以及治疗目标不同,剂量也不同。如对于奥美拉唑,如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治疗, 一日一次剂量在20mg;如果用于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一日一次剂量在40mg;如果用于反流性食管炎,一日20~60mg;如果用于卓-艾综合征,初始计量为一次60mg,一日1次,以后酌情调整为1日20~120mg。
(2)避免重复使用疗效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当前消化类药物品种繁多,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名称各不相同,而不用名称药物的疗效可能相似甚至相同。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医师需要明确辨别各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功能效果,避免出现同种成分药物的重复使用,以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对于胃肠解痉药,常见的就有普鲁本辛、阿托品、诺仕帕、得舒特等,都具有相似的M受体阻断作用。对于同一种病症,选择针对性一种药物即可,要避免同种功效的药物叠用。
(3)明确联合用药的使用效果。在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况时,常常要求药物的配合联用,针对不同病症达到针对性治疗效果。但在实际派药时,不用药物之间的成分、功效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如果药物之间的产生药理拮抗,甚至毒副作用,会对治疗效果造成重大阻碍。因此,消化内科医师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用法、用量、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等, 药师配药时也应仔细审核医师处方,最大程度避免药理拮抗问题。像比较常见的西米替丁类的药物,就不适宜和柳糖铝合用,缓解胃酸分泌的药物也不能跟氢氧化铝合用,而调节胃动力的药物就不能跟制酸剂合用。
(4)明确规范药物使用时间。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根据消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代谢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对于制酸药物,包括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有中和胃酸效果的药物,需要在餐后1-2小时或临睡前服用;对于抑酸类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或餐后两小时服用;对于胃肠解痉药物,如普鲁本辛、阿托品、诺仕帕等,需要在进餐时用水吞服;对于止吐及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吗丁啉,需要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
(5)完善用药安全环节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临床药物管理过程中,可在多个环节使用软件系统对医嘱处方和抗生素应用等进行管理,通过在临床用药过程对药物使用的流程规范和制度制定,防止因人为失误而造成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在临床用药中,根据不同类型药物的药性和用药条例,确保患者的安全用药。同时,针对口服药物,需要与输液药物进行区分放置,并根据口服药的种类和有效期等分类放置,在使用过程中重点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5.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配伍禁忌重点注意和学习。由于消化内科 用药的种类较多,药物的知识更新较快,需要及时对一些新的药物知识进行补充 和学习,在临床使用药物之前需要对药品进行观察,如发现配伍过程出现变色和沉淀等不正常现象,需要及时停止药物的使用,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综上所述,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是临床治疗的基本保障和管理重点,医院消化内科通过构建用药安全管理小组,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能有效避免患者用药安全风险,确保患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效果。
同时消化内科医务人员需通过加强自身的培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了解患者的病史、控制药物的使用时间及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合理谨慎用药,以此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需正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夯实作为医生所具备的用药专业的知识,减少医患矛盾,为医院的实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优质的医护团队。
参考文献:
[1]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776,225.
[2]贾公孚.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3]余春华,李俊英.新形势下护理面对的法律纠纷和防范措施[J].华西医学,2015,20(4)336-338.
[4]罗燕华,郭舜奇.新形势下护理工作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26(5)26-29.
[5]郑文娟,江瑞来,孟水云,黄晓城.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的构建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0):176-177.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9.10.094.
[6]郝金云.浅谈消化内科用药现状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17-218.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17.159.
[7]罗春丽.浅谈消化内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107+109.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94.072.
[8]蔡延波.消化内科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0):101-102.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9.1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