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浅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蔡登远

   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因电动自行车具有经济、环保、便捷等特点功效,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日益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与日俱增,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在分析中发现,事故发生与管理息息相关,基于此并以此提出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以望借鉴。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事故致因

引言:人、车、环境等要素都是道路安全的重要组成,在道路安全动态系统中,若某构成要素机能受到损坏,势必会为交通事故诱发提供可能。因交通事故不可预测,且自带随机性,因此,合理探究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对预防交通事故有重大意义。

1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

交通事故极具随机性且很难预防,如若出现,轻则会造成人员受伤,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状况,电动自行车事故亦是如此。只有充分探究交通事故发生及分布规律,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数据挖掘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凭借交通流量以及交通事故等相关数据落实挖掘分析,愈发受到人们欢迎[1]

据有效统计,在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之中,人为因素以及物的不安全因素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借助负回归分析手段,建立多变量分析模型,并依据具体的系数,对于各个变量展开解释,从而有效揭示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在此因素范畴之内,驾驶员的安全态度、风险感知等相关参数都会对驾驶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指道路条件、行车环境以及车辆自身等相关的外界因素。针对道路条件这一参数来讲,此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占据四成,道路的平整度以及几何设计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运行;针对行车环境这一因素来讲,在电动自行车行驶期间,如若遭遇大风、大雪、大雨等恶劣天气,那么驾驶人员的驾驶稳定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针对车辆自身这一参数来讲,如若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年久失修,或者被相关人员擅自改装,那么极易驾驶隐患,使得车辆的可靠性能急速下降。

依据上文不难发现,电动自行车出现事故与人及物的形态分离不开。且从归根结底来看,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物的不安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组织管理体系的欠缺,为此,合理强化对电动自行车管理十分必要。这里面的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管理,类似于政策法规方面,交通管理方面以及驾驶员管理方面,都属于其涉及范畴。为此,想要合理优化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对策,相关人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凭借多角度切入的行为,进一步强化管理成效。

2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分析

2.1政策法规方面

电动自行车作为低碳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其发展应当受到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在电动自行车数量日益剧增的今天,城市管理难度日益增大,为更好落实电动自行车管理运作,政府必须有意识地出台相关的管理条例,凭借对使用技术、车辆性能规范等行为,为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提供保障。

2.1.1规范头盔生产销售标准

据有效统计,电动自行车出现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亡率占交通事故伤亡率上成。出现此问题主要是因为电动自行车缺乏安全防护。在交通伤亡事故之中,头颅受损致使重伤的概率高达八成,导致死亡的概率达七成以上。据数据表明,合理科学佩戴安全头盔,可有效减少60%的头部损伤,为此相关政府必须强制驾乘电动自行车人员合理佩戴头盔,如若发现不佩戴头盔的驾乘者要严格处罚,借助严苛的约束操作,确保驾乘电动自行车人员能够自主地佩戴安全头盔。

此外,还要制定较统一的安全头盔生产标准,避免部分公司为追求低廉成本而忽视生产质量,使得防护性能降低的现象出现[2]

2.1.2严格管理快递、外卖等配送行业

主管快递、外卖等配送行业的部门,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对配送车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若发现车辆性能不符合上道标准,要及时下架,并为行业从事人员更换车辆。此外还要积极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车辆上牌,不经上牌车辆严禁上道,如若发现违法行驶行为,公安机关要对违法车辆及时通报,加以警示。最后还要定期对相关配送行业人员开展展开交通安全培训考核,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控制等行为,形成优良的安全行驶氛围。

2.1.3优化完善电动自行车租赁管理

在具体完善租赁管理期间,可凭借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告诫驾驶人在何处可以停放、何处禁止停放,如若发现驾驶人员不遵守规定,可提前告知惩戒。对于抢占公共场所地域的车辆,要及时安排人员加以处理,严防交通堵塞现象的出现。最后,针对各个区域所投放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也必须严格把控,确保道路行车数量在精准的控制范围把控之内。

2.2交通管理方面

不同的城市,其交通有着不同的运作特性,为此,在交通管理措施落实期间,要结合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特性,在充分明晰电动自行车发展定位的背景下,制定适宜城市本土化的管理方式,借助适宜的处罚力度以及管理流程,为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助力。

此外,在落实交通管理作业期间,还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环境。通过提供良好的骑行环境,进一步保障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安全,现今因右转可不受信号灯控制指控灯的把控,所以非机动车、机动车以及行人在交叉口期间,容易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强化了交通运行的紊乱程度。为此,可有意识地设置非机动车的待行区,通过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等行为,为右转车道提供空间,直观提升通行效率,针对路口开端处极易出现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刮蹭现象来讲,可在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上提前预设减速带,进而有效降低车辆行驶速度车速,为交通安全提供保障。最后要有意识优化对非机动车道的隔离设施建设运作。因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会为交通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为此,相关人员可通过强化对非机动车的隔离设施建设运作,进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2.3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管理方面

首先,必须科学强化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培训,通过社会化培训,直观提升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避免因疏忽致使风险驾驶问题出现。对此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合理强化宣传教育行为,凭借多渠道宣传等举措,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此外,还要及时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展开考核培训,只有确保其驾驶技能符合标准之后,再发证允许其上道。

其次,可将驾驶记录科学的纳入进个人征信之中,通过加重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处罚力度,提升警示效用。在具体运作期间,管理部门可通过建立完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信用考评制度,有意识将具体的违法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内,在其中,电动驾驶员的事故记录、培训记录等内容都会作为具体的信用评价内容,如若驾驶员评分过低,就会被判定为失信,并记录到个人信用档案之中,凭借此手段,有效规范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行为[3]

最后,科学强化执法力度。交通管理部门要自觉地建立起针对电动自行车违章违法行为的长效管制体系,通过展开道路执法专项活动等行为,进一步强化道路执法力度,此外,还可凭借BIM、GIS等先进技术,对道路视频监控技术进行优化,进而高效降低控制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结论: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管理已然成为道路安全管理的热点问题,为此,相关人员必须从多角度入手,在充分结合现实道路状况的背景下,合理加强政策管理、交通管理以及驾驶员管理落实力度,为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工作实现新的发展水平助力。

参考文献:

[1]常梦莹.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2.

[2]马景峰,李豪杰,杜建玮,等.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严重性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2,22(02):337-348.

[3]肖向良.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严重性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与汽运,2020(06):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