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实施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中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实施的探索

陈建玲

新疆昌吉市第八小学 8311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活动方式十分契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二者融合实施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研究,以及在劳动技术教育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两条路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达到育人目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融合实施

引言

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更加偏向于智育,忽视了劳动教育,即便开展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等等,这就影响到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限制了全面发展。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发挥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开展合理的劳动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但是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导致劳动教育并未受到过多的重视,即便开展劳动教育,大多也沦为形式,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想要提高学生的劳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就必须要制定出科学、连续、完善的劳动课程。因此老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全新的时代下,赋予劳动教育全新的内涵。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部分老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因此常常将其作为惩罚措施,所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将脑力和体力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兴趣,所以在劳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小学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时期,老师要借由劳动教学,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劳动为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都将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不断压缩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劳动机会,因此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老师要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活动当中掌握相应的劳动技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培养其良好的质疑以及批判意识。

2榜样激励,体悟劳动精神

在评价环节树立典型对于学生理解劳动精神、激发劳动热情有重要作用。此时,不仅要表扬在义卖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将视野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聚焦普通劳动者,发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如负责安保任务的学生可以以交警、负责校园安全的保安等作为榜样,从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努力向榜样看齐,树立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认识到任何职业都有价值。

3家庭融合课程的开发

应当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例如,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指导学生在家中尽可能地参与家庭管理和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做一些购物、厨房、清扫、洗衣以及整理等方面的事务,并从其中感受到服务于他人的快乐,学习到适应家庭生活的基本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4学校融合课程的开发

学校是开发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者、组织者。与此同时,学校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并对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在培育青少年的基本劳动态度和基本劳动能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动手实践是其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之一。动手操作实践的体力劳动,可促使他们专注力更为集中、反应更灵敏、记忆力增强、思维通达。学校构建学而能用、用而善创、手智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依据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促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内的课程资源,树立“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育、事事是课程”的意识。扎实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例如,结合学校环境管理、课程教学等,融入劳动技术教育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卫生管理、绿化管理、种植基地等都作为劳动教育课程来落实,帮助学生学习必备的生活、生存劳动技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体验通过劳动获得高品质学习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痛与乐,实现全面、和谐的全面发展。

5利用劳动情境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老师往往会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而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启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吸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情境式的教学能够更好地给予学生学习的浸润之感,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能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可以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出发,依据劳动教育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实践活动情境,结合真实的教学资源,在情境当中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经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结语

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达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两者统筹设计、融合实施能够充分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S].2022.

[2]郑东炜.新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主题实施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