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几何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小学几何教学浅析

付莉娟

攀枝花市第十小学校   617063

摘要: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很直观的,同时也是很抽象的,它对学生后续发展影响极大。空间观念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几何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学习好了小学几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如何做到科学施教,是我们老师要一直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几何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要想孩子学好几何,就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几何知识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部分,它不仅仅是用来认识和掌握有关的知识,更主要的目的是建立空间概念。小学时期的几何类知识点不少,大致有:基本图形的认识、测量及运动、图形位置、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与体积等等。

很多孩子和家长都觉得几何学习太难了!为什么会觉得难呢?大部分原因都是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还依赖于直观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空间想象能力差。几何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还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级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孩子学习什么,只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那么学习成绩就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几何内容时,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游戏活动。

学生的几何认知主要源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和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密切。例如:《位置》这个内容在各学段都有所涉及。在一年级的课程中,老师们会利用座位做游戏来辅助教学,如某个同学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我们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到了五年级,再学《位置》时则要求学习者能够用“数对”描述出某一事物的具体方位,并能在方格纸上进行表示。此时,我们仍然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和训练,让孩子们熟练地掌握用数对表示方位的办法,培养学生利用自身所学来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才能。在三年级,课本介绍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需要学生了解这四种方位,训练学生有明确的方位意识。到了六年级,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认识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位,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孩子带出课堂,来到操场进行方位讲解,可以在操场上做游戏来巩固对方位的认识。

二、实物观察、探究。

观察是一项有目的、有秩序、持之以恒的视觉过程,它在几何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小孩子们的观察方式是多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中去选材,通过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大脑分析,寻找这些物品主要的特征。比如,在《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自己所搭的长方体框架,发现它的点、棱、面的数量及特点。还有《观察物体》这个教学内容,也需要在课堂上搭建不同形状,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在认识“直线和射线”时,应该让孩子通过观察身边的马路,从而明白直线的特点是“直的”“无限长的”;而对于“射线”,可以让小朋友们直接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发现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由端点所引出的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都是比较简单直观的。因此,多观察对学好几何特别有利。

三、操作活动。

小学生要建立空间观念,单凭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该指导他们开展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比、折、剪、拼、画,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例如,我们在教学“角”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它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个概念,如果光靠想象了解的话会很抽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所有孩子都用吸管制作一个角,再用剪刀剪掉一截边,他们就会发现,即使剪短了边,角也没有变小,就明白这个概念了;再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要知道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可以让学生将长方体框架拆开,看至少剩哪几根小棒时还能够想像出长方体原来的形状,使学生知道至少剩一组长、宽、高时,还能够知道长方体原来的形状。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多媒体的出现,为几何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使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继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思维。有些现实课堂上无法操作的活动,也都可以通过视频、课件来解决。在六年级上册教学《圆的面积》时,老师们可以用动画展示把一个圆进行切分,从四等份,到八等份、十六等份,直到我们将圆分为三十二等份的时候,学生们就会逐渐发现拼接后的图形很像长方形了,把圆分得越细,拼出来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圆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样的操作中进行转化,既向学生传授了极限思维,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感而直接的转换过程,有效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

五、多思考。

几何与生活十分贴近,生活中几乎处处都能运用到几何。为了培养学生对几何的兴趣,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留心身边的“几何”。如:可以问他们,家中的水桶,为何桶的底面总是圆的?为何没有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呢?又比如家中的人字梯,可以问他们,为什么梯子要设计成三角形的?为何轮胎侧面必须是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

小学阶段掌握图形特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几何也是构成我国中小数学课程的基本模块之一。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必须要进行几何课程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几何课程基础知识,具备优秀的几何课程思想、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相信在全体数学教师的奋力创新开拓下,我们一定能够突破几何课程的困境,开创数学课程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孟霞.关注“具象思维”,改进数学教学---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5(12):86-87

[2]胡琴芬.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研究[J].华夏老师,2018(07):43-44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