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河东九年制学校
摘要: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能够培养他们自律的品格,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此探讨一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创新策略,以期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学生 行为习惯 创新研究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品格和责任意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具备自律的品质,如按时起床、遵守纪律、自觉完成任务等。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其未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技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学校和家庭两大环境,创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制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规范标准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标准,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认知不够全面,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活动或者事例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如由于一些家长的溺爱,还有成人不良口癖和行为的错误示范,导致个别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甚至出现不自觉地对他人颐指气使、恶语相向的现象。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识别这样的不良习惯行为,及时劝导纠正学生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告诉他们人和人应该相互尊重、待人文明有礼貌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现在还有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里缺乏集体环境,接触和交往的人群非常有限,学生在集体中不合群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多带领学生开展集体游戏,比如体艺节、合唱赛等,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积极的能量,最终形成尊重欣赏他人,和集体和谐共处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事例和活动,学生能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需要制定全面、科学、可操作强的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标准,方便学生对照察省,也便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评价。
二.发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引领作用
在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为学生树立标杆,激励学生去效仿和学习,从而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带动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评选“行为习惯标兵”的方式来发挥榜样力量,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和表扬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其他的学生去学习和效仿,争取下一次让自己站在领奖台上。例如,在班级中可以评选出优秀学习标兵、遵纪守法标兵、热爱集体标兵、文明标兵、爱护环境标兵等等,对评选出来的这些标兵进行奖励。通过不同方面的标兵评选,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模仿优秀的人物来发挥榜样力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运动员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成就和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上的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些优秀的人物,学习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积极向上、乐观向善,以此来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完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观察评价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善用赞扬进行强化教育,重在鼓励,是一种优良的教育策略。因为人更喜欢被鼓励,良性的激励才是强化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过度的责罚和批评容易让他们沮丧和消极,更难以接受正面的教育。因此,老师应该从日常小事中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形成正面的激励。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习惯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赞扬。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表现,对其进行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秀表现,让家长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老师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但不能过度苛责。老师应该在学生做出改进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形成正面的激励。例如,对于一个有不认真听课不良习惯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指出他的问题,并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开始认真听课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老师应该及时对表现积极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成为集体中的示范带头人。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受到正面的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班级中可以评选出优秀学习标兵、遵纪守法标兵、热爱集体标兵、文明标兵、爱护环境标兵等等,对评选出来的这些标兵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努力,同时也激励其他的学生去学习和效仿。
四.创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途径
使用习惯养成记录表进行好习惯养成的记录和反思。每一个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月度好习惯养成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行为来实施,学生围绕这些小目标来记录自己的具体做法,月度末进行反思,在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中养成好习惯。
开展好习惯读书分享会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指定的习惯养成书籍,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读后感,然后集中在一起通过读书分享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所书写的心得体会老师在分享会上进行点评,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能激励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依托社团活动丰富好习惯养成的内容。学校的社团活动种类很多,要求学生先从自觉遵守各社团的规章制度习惯入手,逐步延伸到社团的学习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如器乐社团都需要成员间的信任和合作,在活动学生不得不去和其他同学合作,无形中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生活的好习惯。
编撰良好习惯养成歌谣进行传唱。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结合好习惯的内容编撰出不同类型歌谣进行传唱。这些好习惯养成歌谣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学生的传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好习惯养成教育效果。
五.构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家校合作氛围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仅仅靠教师是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激发和调动学生家长参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工作是更为有效的途径。
在学校层面,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行为的定性评价方式,将培养学生课堂自主表现、班级凝聚力、学生德育素质水平等情况纳入年终对每位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这样可以督促广大教师积极主动指导关注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教师作为学生的另一个“家长”,对于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学生一天中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些时段的行为表现直接体现出其在学校内的行为举止。因此,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行为举止,纠正其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鼓励继续保持做得好的,努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人生第一任老师,家长也应该多发挥起其父母言传身教的教育作用。家长的日常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塑造,所以家长在日常中也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孩子学生们良好规范的社会行为习惯。示范是最快捷有效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求孩子多阅读,家长应该自觉多陪孩子阅读。另外学校通过制定《合格家长考核认定制度》,借助家委会这个平台评选出在学生习惯养成上做得很出色的家长进行表彰更能激发起家长参与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校、教师、家长间的这种三方关系就逐渐形成一个合力,共同地努力培育每一位学生。例如,在学校开展的“拒绝零食进校园”活动中,家长给学生的零花钱要适度且关注和监督学生对零花钱的合理使用;教师加强巡查,制止学生食用零食;学生遵守规则,不带零食到校园;只有这样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地把家校合作培养学生们成良好文明生活与行为习惯的措施落到实处。这样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利用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创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让他们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敏霞.浅析家校结合开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76.
[2]陈芳.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91.
[3]刘树来.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分析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77.
[4]赵战森.探究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高新区,2017(23):65-66.
[5]李华.对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探讨[J].科技风,2012(03):191..
[6]孙继华,杨瑞民.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03):79-80.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河东九年制学校 1399256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