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探

金瑛

大连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116033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型高校需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具有强烈的传承性,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电视节目的播出,反映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应用型高校必须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重要意义,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传承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精神和传承发展的能力。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注重培育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此照亮大学生奋斗的航程。

二、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待提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更是高校必须回应和践行的方向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思想智慧结晶。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应用型高校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课程安排上,有的未开设相关课程,有的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基于此任课老师教学效果一般,缺少系统完整的的课程反馈机制,同时缺少对课程内容的系统研究及对学生的引导教育。需要形成与学生成长过程相结合、与教书育人实践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重实践能力轻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和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也是应用型高校的育人目标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道德、重视智慧的修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人类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价值。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求较高,尤其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增强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守正创新和喜闻乐见,同时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条件,还要融入现代化元素,运用现代化传承效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貌走上新时代更广阔的舞台。既要注重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功能,也要着眼于现实,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时代语境,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教学方法中,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注重经典原著的学习与阅读,通过主题讨论、红色文化研学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注重融会贯通和上下衔接,加强学生的参与互动,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三、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及建议

(一)发挥课堂教学渠道作用

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应用型高校应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大学生交流研讨,通过级队会、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大学生切实增强情感和价值认同。在教学改革中,倡导教师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互动式等方法开展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二)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位、立体式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形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特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节”、“寝室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和“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切实有效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用型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在培养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

(三)立足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意义深远的育人功能。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育人目标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型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应立足地方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融会贯通。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情感。

运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结合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品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左亚文.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认知新境界[J].山东社会科学,2018(01).

[3]彭伟.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以移通学院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3) .

作者简介:金瑛(1986.0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哲学硕士,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