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思辨读写与整本书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小学语文中的思辨读写与整本书阅读

黄仡妮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中心小学   423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就像一对孪生姐妹,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巧妙依托教材赋予“读写结合”新的意义,通过内外延伸,重视“思辨读写”的目标、过程、结果,从而达成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

引言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之首,贯穿新教材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关注的焦点。高效的阅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是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科学制定阅读目标、多措并举、多课并举、开展课外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

1.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起始阶段,其阅读呈现碎片化、浅显化特点。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提取知识、总结阅读技巧,能培养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科学安排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改善学生浅层阅读的状况,让学生由浅显阅读过渡到深度阅读,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1.2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专注力,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受到与阅读无关的因素干扰时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而打乱阅读节奏的情况。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解读故事情节,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强化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了解有趣的故事情节,逐渐产生阅读兴趣。

1.3开阔语文知识视野

单一的课文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觉得乏味。教师依托整本书阅读教学向学生传递多元的文学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搜索与书中故事情节、典故、人物有关的文学知识,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实现了深刻研读文本的目的,从而把握整本书的主题思想,不断开阔自己的语文知识视野。

1.4增强审美鉴赏意识

在“快乐读书吧”板块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整本书中的精美段落获知相关概念,在初次阅读整本书阅读时强化阅读审美理解。语文整本书阅读拓宽了学生文学审美的领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意识。整本书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持久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搭建完整、统一的语言艺术架构。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可以通过分析具体意象获得对整本书内容相对全面的印象,在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中鉴赏文本,受到优秀作品内涵的滋养,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2小学语文中的思辨读写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2.1深度思维:以“思辨读写”为学习目标

思辨读写,是指在教学中借助批判性思维的原理、策略等开展的一系列读写活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思维训练。因此,我们就要将“思辨读写”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读写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第一,结合文本特点,设置层次性思辨读写目标。小学语文教材自2019年秋使用至今,教师在教学中仍不断探索。那么,如何“以本为本”,让文本获得重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笔者认为,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准确,一定要直指思辨读写,且要有梯度、层次。第二,结合生活情境,设置感情性思辨式读写目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畴的,特别是情感类的文本。于是,教师设置感情性思辨式读写目标为:(1)选取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品读其意图;(2)分析“我”的情感变化;(3)选取其中一个场景,把你感受到的母爱描写出来。

2.2授予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辨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思辨分析能力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学习经历和经历,在实践中会遇到一大堆问题,使学生产生困惑。所以,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本进行预览,排除语言学习上的障碍,并依据文章的要点,充分认识文章的构成和作者的书写技巧,汲取其精髓,充实其文化素养。

2.3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尤其如此。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抓住一本书的作者、背景故事、精彩情节、衍生作品等,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文本,从而保证更多的学生对书本产生兴趣。

2.4言语创造:以“思辨读写”为学习结果

新课标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其实,这就是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呈现,指向学生的创造,而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就是通过言语的再生创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模仿性创造,催生出言语。在小学阶段,学生创造的第一步就是模仿。第二,创意写作,催生创新思维。学生的语言创造,教材中许多课文的练笔指向是很明确的,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创意写作训练,启发学生的换元思维,让其学会角色的转换和场景的转变。

2.5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全面且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参加阅读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阅读感想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使得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由最初的理解文字表面含义,逐渐变为理解文字内涵,进而促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思辨式思维辨识文本言语形式,梳理言语内容,进而挖掘出文本的深层意蕴,依托“思辨读写”来促进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莫彩淑.小学语文中的思辨读写与整本书阅读[J].新课程.2019(32):1.

[2]吴志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3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