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宏信和谐医院 湖北 利川 445400
【摘要】目的:分析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20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分为观察组(术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对照组(术后无分泌性中耳炎),采取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200例患者中共有18例(9.0%)术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鼻息肉、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术后术腔清理依从性、术后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术后粘液稀释剂使用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鼻息肉、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1周、术后术腔清理依从性差、术后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术后不使用粘液稀释剂是造成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原因复杂,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临床观察与干预。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
鼻窦内窥镜手术具有微创、康复速度快的优势,但是仍旧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1]。分泌性中耳炎是该术式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为了观察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文章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20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20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为26~78岁,平均为(52.6±4.6)岁。入选标准: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的患者。
1.2方法
整理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采取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患者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
本次200例患者中共有18例(9.0%)术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2.2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鼻息肉、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术后术腔清理依从性、术后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术后粘液稀释剂使用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 观察组(n=35) | 对照组(n=165) | X2值 | P值 | |
性别 | 男 | 20 | 88 | 1.231 | 0.114 |
女 | 15 | 77 | |||
年龄 | ≥60 | 8 | 24 | 1.165 | 0.107 |
<60 | 27 | 141 | |||
变应性鼻炎 | 有 | 22 | 30 | 5.231 | 0.042 |
无 | 13 | 135 | |||
反复呼吸道感染 | 有 | 23 | 22 | 5.131 | 0.041 |
无 | 12 | 143 | |||
乳突气化不良 | 有 | 24 | 18 | 5.134 | 0.041 |
无 | 11 | 147 | |||
鼻息肉 | 有 | 25 | 16 | 5.231 | 0.042 |
无 | 10 | 149 | |||
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 | ≥1周 | 22 | 22 | 5.165 | 0.041 |
<1周 | 13 | 143 | |||
术后术腔清理依从性 | 优良 | 15 | 133 | 5.234 | 0.042 |
差 | 20 | 32 | |||
术后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 | 未使用 | 23 | 20 | 5.231 | 0.042 |
使用 | 12 | 145 | |||
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 | 未使用 | 15 | 18 | 5.134 | 0.041 |
使用 | 20 | 147 | |||
术后粘液稀释剂使用情况 | 未使用 | 16 | 15 | 5.264 | 0.042 |
使用 | 19 | 150 |
2.3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鼻息肉、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1周、术后术腔清理依从性差、术后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术后不使用粘液稀释剂是造成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多因素分析
组别 | OR值 | 95%CI | β值 | P值 |
变应性鼻炎 | 5.231 | 1.2315~5.4635 | 0.001 | 0.001 |
反复呼吸道感染 | 5.135 | 1.5154~5.3264 | 0.001 | 0.001 |
乳突气化不良 | 5.161 | 1.2354~5.4655 | 0.001 | 0.001 |
鼻息肉 | 5.162 | 1.1258~5.6365 | 0.001 | 0.001 |
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1周 | 5.146 | 1.2264~5.3685 | 0.001 | 0.001 |
术后术腔清理依从性差 | 5.234 | 1.3524~5.6685 | 0.001 | 0.001 |
术后不使用糖皮质激素 | 5.234 | 1.2458~5.4638 | 0.001 | 0.001 |
术后不使用抗生素 | 5.285 | 1.3485~5.8625 | 0.001 | 0.001 |
术后不使用粘液稀释剂 | 5.167 | 1.2351~5.6387 | 0.001 | 0.001 |
3.讨论
3.1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
本次200例患者中共有18例(9.0%)术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总体来看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重视该并发症的防治工作。
3.2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变应性鼻炎患者由于鼻粘膜慢性炎症,分泌物增多,导致咽鼓管狭窄,从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②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部水肿,导致咽鼓管异常开放,导致病原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感染;③乳突气化不良患者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耳腔容易形成负压状态,引起中耳渗液[3];④鼻息肉患者由于鼻腔分泌物增多,导致咽鼓管狭窄,诱发中耳负压,最终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⑤术前使用比减充血剂时间过长,会导致鼻粘膜增生,引起咽鼓管通气障碍;⑥术后术腔分泌物增多,若不及时清理可导致咽鼓管通气补偿,增加分泌性中耳炎发生风险;⑦糖皮质激素具有抑炎作用,抗生素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黏液稀释剂可稀释黏液,术后使用可降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原因复杂,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临床观察与干预。
参考文献:
[1]王丹凤,吕建刚,姬光辉,等.慢性鼻—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5):808-810.
[2]甘辉云,杜敬东,欧阳虹,等.慢性鼻-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后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22,28(9):1554-1559.
[3]李毅,刘宇,李钢.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2):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