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分析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

王毅

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方向耳鼻喉方向,邮编629000

摘要:目的:就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展开,对其实施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果:有效治疗落实后,患儿病情好转明显,无效仅1例,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术后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ETDQ-7评分明显较低,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在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短期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腺样体消融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患儿往往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这在加剧患儿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如鼓室积液等,如若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且极易导致听力障碍,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故早期诊断及治疗极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6月止于2022年6月,共50例,基于不同治疗方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患儿。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5:10,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9岁、2岁,平均病程为(19.1±2.3)个月;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4:11,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8岁、2岁,平均病程为(19.0±2.2)个月。患儿均无手术禁忌;无肿瘤等严重疾病合并;无传染病史;无咽鼓管畸形;监护人知情同意。通过对患儿年龄等资料的对比,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2)方法

观察组实施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先予以腺样体消融术,即予以全麻处理,气管插管,适当垫高患儿肩部,促使其呈头部后仰状态,将70°鼻内镜经口咽部置入,基于监视器的前提下,直观的对鼻咽部、腺样体情况进行观察,将低温等离子刀头经口咽部置入,确保其在鼻咽部腺样体表面,自下而上展开消融,避免手术创面平面超过周围黏膜,注意保护咽鼓管圆枕等,对于渗血情况,要立即展开电凝止血;在实施鼓膜切开置管术时,需将患儿体位调整成患侧朝向医生,将鼓膜前下象限区域切开,分开鼓膜,将黏液吸除,冲洗干净术腔,于鼓膜切开局部留置T型通风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即先于封闭状态下对中耳气体压力进行测量,将润滑剂导入,予以肾上腺素,旨在收缩鼻腔,时间约5分钟,使用0°鼻内镜对鼻腔情况进行观察,将导管尖端通过咽鼓管鼻咽入口置入,之后导入导丝至咽鼓管部位,使用水泵加压,促使压力增至10atm,持续时间为2分钟,再予以减压处理,直至负压状态结束,退出导丝及球囊,清理干净咽鼓管周围的分泌物,对于双耳发病的患儿,可利用同一球囊治疗。

对照组依次实施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操作方法参照观察组。

(3)观察指标

实施不同治疗后,展开为期6个月随访,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相关标准合理评估其治疗效果,显效:治疗落实后,患儿疾病症状得以完全解除或显著缓解,经相应复查提示听力无异常,后鼻孔中腺样体界面剂占比在25%范围内;有效:治疗落实后,患儿病情呈显著好转趋势,听力也有所恢复,后鼻孔中腺样体截面积占比在25%-50%范围内;无效:治疗落实后,患儿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是无任何改善。同时,还需基于ETDQ-7量表的前提下,完成患儿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分数越低提示症状越轻,仔细记录。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疗效

治疗落实后,患儿病情有所好转,特别是采取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观察组,无效仅1例,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较差,两组有一定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6(64.0)

8(32.0)

1(4.0)

24(96.0)

对照组

25

7(28.0)

11(44.0)

7(28.0)

18(72.0)

(2)ETDQ-7评分

观察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接受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后,ETDQ-7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而对照组虽然也有所降低,但评分仍相对较高,两组有一定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的ETDQ-7评分对比

组别

n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观察组

25

5.1±0.7

2.5±0.7

2.1±0.6

对照组

25

5.2±0.5

4.0±0.5

3.6±0.5

3、讨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主要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受解剖位置较深的影响,常规耳鼻喉科手术进入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此病的治疗中,既往主要采取药物保守、鼓膜穿刺等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

[1]。近些年来,在内镜等相关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耳鼻喉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进一步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改善。有研究指出,与成人相比,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在40%左右,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的应用则能有效改善其咽鼓管功能障碍,效果明显[2]。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其咽鼓管圆枕往往会受到腺样体的挤压,故腺样体消融术的应用就尤为必要。另外,术中鼓膜穿刺,可见液体流出,呈淡黄色,而有研究指出,鼓膜置管同期腺样体切除,则能进一步促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远期听力的提高,与单一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相比,同期联合鼓膜置管,可有效降低或避免术后鼓室积液的发生,对于加快咽鼓管功能的恢复起着积极的意义[3]

综上,在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短期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红,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36-38.

[2]张晨,等.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重建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10):892-895.

[3]高燕,马静,明澄,等.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在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疗效[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4):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