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院院内感染的成因和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浅析医院院内感染的成因和控制措施

杨利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

摘要: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或批准住院期间之后发生的一些感染,同时也包括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感染。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同时医院也是一个密集的场地,在医院这个大环境中空气中弥漫着微生物和细菌。对各个医疗设备以及抗生药物的利用,或多或少也会引起一些细菌感染。近几年医院院内感染的情况日益严重,这给患者和医院中的医务人员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要加强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本文将从院内感染的成因以控制措施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院内感染;感染成因;控制措施

引言:院内感染是目前全球现代医学中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根据相关报道研究发现在医院内部发生感染的概率在3%~17%左右。基本上在住院的病人中就有5%会发生院内感染。所谓的医院内的感染,就是感染到带有微生物的病毒或细菌,或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被污染的医疗用具等。这样的感染在院内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寻找院内感染的成因,并且针对病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进行控制。

1医院院内感染的原因

1.1内源性感染因素

1.1.1年龄因素

年龄不同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也是不同的,在医院内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是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高的人群。因为由于新生儿正处于发育阶段,自身的免疫力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此时的皮肤黏膜比较脆弱,肚脐的部位也有开放性的伤害,肠壁通透性很高、胃酸分泌较少并且杀菌能力较弱等原因,这样就可能造成内部因素感染的情况。

1.1.2基础疾病

在住院的患者中有一些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和某些创伤性的损伤,这些疾病就会导致患者本身的免疫力功能减弱,导致医院内部的细菌和病原体很容易侵入体内,特别是对于患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身体出现一些代谢紊乱的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放化疗导致自己身体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心理不健康和生理方面的因素影响。

1.2外源性感染因素

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很多人在发生感染或者身体出现炎症的时候就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若症状没有好转并且处于恶化,那么则需要换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并且需要大剂量或者采取联合用药,长久下去就会让患者产生一些耐药性,造成体内出现菌群失衡的情况,若不及时控制,进而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1.3其他因素

1.3.1医院内部管理不到位

我国对于院内感染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对于各种规章制度,各项医疗器械规范操作都建立不够完全,不少医院的管理者对于医院内感染的危害性与重要性认知不足,并且监管力度不够,进而导致“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并且现在已经成为医院内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但是有的医院对于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瞒报、漏报等,进而使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内部发生感染出现一些管理薄弱的情况。

1.3.2医护人员卫生意识因素

就目前来看,医护人员对于消毒、灭菌等意识处于缺乏状态,对于无菌意识和基本上的无菌操作执行步骤有省略缓解,进而导致院内容易出现感染。而且现在医院内医护人员紧缺,部分护士工作处于超负荷,在这样紧张的工作状态下就会忽视无菌的规范操作,比如说洗手、消毒等工作,特别是在危急抢救中,只顾抢救患者的生命,却忽视了基本的无菌操作,这样就会导致医院内发生感染率增高。

1.3.3医院内部硬件条件因素

医院的硬件条件,比如说医院的建筑、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各个环境的条件比较差,进而导致院内感染率发生,比如医院内部布局不合理,这样就会使医院内部感染率增高,另外对于一些传染病的门诊没有及时地做好分流和控制,这样就会导致医院内部出现交叉感染,另外就是医院病房的面积较小,病人住院的环境较为拥挤,通风不畅通,进而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

2医院院内感染的措施

2.1从内源性感染角度进行院内感染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

①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地补充营养元素,让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使患者的疾病能够快速恢复。②对病房中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另外,要每天定时地为患者进行病房通风,对于穿衣较少的患者进行提示,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而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

2.2从医疗治疗方法进行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①合理地食用免疫抑制剂与激素类药物,比如对于患者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与激素类药物进行调节,争取将病人的病情进行控制稳定,然后将药物剂量使用最小,造成损伤性最小,从而使患者降低伤害,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的疗效。②合理的食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于患者治疗的时候要针对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一些相关的细菌培养,针对可能感染的细菌进行相关的抗生素使用。例如给相应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给菌群进行药敏实验,看看这些菌群对于哪些抗生素较为敏感。在用药原则上使用窄谱、低价的抗生素使用,减少食用广谱以及联合的药物使用,这样可以维持体内生态平衡,维持体内菌群的平衡,这样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③尽量减少侵袭性的操作,对于需要使用侵袭性的医疗器械的时候,需要控制其无菌操作的步骤,控制其使用的时间,避免细菌感染,同时要确保使用之后进行消毒,避免下一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2.3对于其他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①加强院内监管力度,医院内应该给院内感染的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并且对其进行相关的监管。对于院内感染出现的薄弱环节,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纠正各个科室医护人员对于监控工作的错误以及片面的看法,加强他们对院内感染的重视。②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意识,坚持每个月每周定期的为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的步骤以及无菌操作规范的宣传与培训,并且让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步骤的演练,通过实践工作更好地执行,也可以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③加大力度改变院内的硬件条件,我们可以合理地将医院整体的建筑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控制内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比如说病房、手术室、病房等合理布局,明确清洁区、污染区的布局。④加强病房管理,对于不同病种和同一病种的急诊期和恢复期,要进行相关的病房收治。若病人出现有传染性疾病或耐药菌的时候,应该及早地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病房内的探视人员要进行控制。⑤保障使用消毒的医务用具,比如提倡是一次性的用品,对患者停留的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注意室内室外的通风,对医疗公共设施及时的定时的消毒。⑥要对医院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人进行重点监测,并且对这些人员采取相应的制定措施。一定要划分轻重,采取一把抓的工作方式,对于婴幼儿、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病人以及肿瘤患者、烧伤患者这些院内容易感染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并且对其进行重点监护。

结语:

总而言之,发生院内感染机率的增加院内感染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压力,会给医护人员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严重的感染还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甚至可能出现密集性的传播,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概率是院内各项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普及医护对于控制院内感染要对其重视。

参考文献:

[1]钱树星,龙军,徐宗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中华医学神经医学杂志,2006,5(10):1050-1053.

[2]余萍.精神病人腕部外伤医院内感染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51.

[3]曹丽,马静,张西春.医院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源及防治措施.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89-1990.

[4]崔周国,黄利华.某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04-1806+1811.

[5]周美儿,杜燕华,王玲露,等.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防控措施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6):65-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