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收治的胆结石在治疗时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有效性,以及对CRP、IL-6水平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定58例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设定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定2组(29例/组),命为比对组(小切口胆囊切除),试验组(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比较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治疗前后CRP、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比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所有人员的CRP、TNF-α、IL-6水平变化数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试验组各项数值均低于比对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胆结石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效果显著,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胆结石;CRP;IL-6
胆结石属于外科胆道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变快,饮食结构变化等影响,胆结石发病率在增加[1],为了避免患者病情恶性发展,需要尽快的手术。胆囊切除术可以较好根治胆结石的各项症状,随着医学快速发展,利用小刀口胆囊切除手术,可以缩小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但该术式造成的并发症多,不利于康复。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为微创术,并发症低,预后理想。为此,本文针对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58例纳入分析,探讨应用对其开展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的成效性,以及对CRP、IL-6水平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实验抽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设定29例/组,命为比对组,试验组,其中比对组,男性总计19例,女性总计10例,年龄择取38岁-72岁,均值(49.12±3.30)岁;试验组,男性总计18例,女性总计11例,年龄择取38岁-73岁,均值(48.20±3.38)岁,存在差异,P>0.05。
1.2 方法
比对组:小切口胆囊切除[2],手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性/影像学检查等,确认患者胆囊处并制定出完整的手术方案。正式手术时,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进行硬膜外麻醉,设定手术切口,于右肋缘下处5.5厘米,将腹腔出现粘连的组织进行清理之后,再将腹壁进行切开,让胆总管得以显露,并按照常规性的胆囊切除手术将患者的胆囊组织进行切除,之后给予止血,并留置常规性的引流管,再将创伤口进行逐层的缝合,术后按照常规要求进行抗感染。
试验组:腹腔镜切除胆囊术[3],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在术前1小时注射阿托品药物,用以缓解患者的胃肠道痉挛,给予肠道支持。当进入手术室之后,可以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侧卧体位,选择截石位,应用气管插管的形式进行全身性麻醉。先在肚脐处设定操作孔,在脐下1厘米位置将气腹针进行穿刺植入,从而建立气腹,让气腹压强为12mmHg。腹腔镜从穿刺孔进行置入,全面的查看胆囊,胆管总组织结构,位置处实况,先将出现粘连的结构进行剥离,再按照胆囊切除手术进行胆囊动脉,胆囊管组织分离,从近端处将胆囊动脉,胆囊管进行固定和夹闭,在电刀的辅助利用下,顺延胆囊壁进行切除,及时的处理创伤面,进行电凝止血,胆囊组织从患者剑突处穿刺位置取出,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性的腹腔冲洗,查看腹腔结构的完整性,将引流管放置,并释放出气腹,缝合操作孔。
1.3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记录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CRP、TNF-α、IL-6水平变化。
1.4统计学方式
计算软件为SPSS28.0,以(X±S)记录计量资料,开展T值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表1证实,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比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手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排气时间(h) | 住院时间(d) |
试验组(n=29) | 92.10±10.95 | 85.33±15.33 | 28.33±2.5 | 5.0±2.0 |
比对组(n=29) | 145.03±12.24 | 157.82±16.20 | 35.7±2.7 | 8.9±3.0 |
T | 17.3558 | 17.5026 | 10.7859 | 5.8249 |
P | 0.0001 | 0.0001 | 0.0001 | 0.0001 |
2.2比较治疗前后CRP、TNF-α、IL-6水平变化
治疗前,所有人员的CRP、TNF-α、IL-6水平变化数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试验组各项数值均低于比对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变化
组别 | CRP(mg/L) | TNF-α(pg/L) | IL-6(p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试验组(n=29) | 15.49±2.40 | 3.52±0.57 | 292.60±31.56 | 163.50±15.60 | 260.95±15.00 | 111.20±4.19 |
比对组(n=29) | 15.53±2.52 | 6.69±0.92 | 293.60±32.55 | 192.83±20.30 | 258.94±14.95 | 150.40±5.82 |
T | 0.0619 | 15.7734 | 0.1188 | 6.1694 | 0.5111 | 29.4363 |
P | 0.9509 | 0.0001 | 0.9059 | 0.0001 | 0.6113 | 0.0001 |
3 讨论
胆结石作为肝胆组织疾病,随着胆结石的积累,患者胆囊功能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部分患者会出现胆囊炎[4],胰腺炎等,就会增加疼痛,且还会影响病情,对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对于胆结石患者一般采用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小切口胆囊切除对比传统化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切口的长度,也能够让胆囊三角区域有着充分性的显露,但是术后患者的出血量较大,并发症情况多,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为微创型手术[5],可以在腹腔镜的辅助引导之下,对手术治疗区域进行扩大,也可减少手术创伤口,对于腹腔组织的损伤、机体损害降到最低,出血量少,并发症低,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本次实验证实,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比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试验组各项数值均低于比对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证实了当给予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可缩短手术期各项指标恢复,预后理想。
综上所述,治疗胆结石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效果显著,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志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手术在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2):54-56.
[2]罗兴.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1):111-113.
[3]张文峰,曹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22,28(09):7-9.
[4]孙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1):86-88.
[5]李国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对比评价[J].名医,2021(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