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

肖本塔

53032519841024035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从踏上工业化生产道路以来,我国在开采与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始终采取粗放型、资源密集型的开采方式,对矿山周边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地质灾害情况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居民正常生活。当前,如何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改造,成为自然资源保护部门重点研究的话题。土地资源部门要深入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加强对矿山资源的开采情况的监管,合理应用一些国内外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理论,兼顾环境恢复治理与综合利用。在保证资源得到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利用,促进矿山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综合利用

引言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专业的不断扩展,环境保护的治理效应也得到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在当前中国,矿山区域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已成为重点关注的工程之一,通过开展此工程,能实现经济、生态方面的持续发展,但在改善生态环境时,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便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同时,从实际工程角度来讲,矿山区域环境的恢复,与施工人员应用的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大多数地区仍然出现矿山废弃资源,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矿区景观建设,地质灾害频发,所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开发势在必行。

1地质环境概况

1.1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治理区基岩裸露,岩浆岩广布,地层不发育,也未见第四系展布。周边低洼和山脚坡地一带可见新生代第四系土体,由含砾粉质砂土及砂砾石互层组成,厚度由后缘向前缘逐渐增大,一般小于10m。

1.2水文地质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治理区所处地势较高,降水易形成地表径流,可随自然边坡自由排泄。治理区基岩多裸露,具有很好的隔水性,不利于大气降水的下渗,因而补给条件差。治理区存在4处采坑,是很好的汇水渠道,降水多沿地表低洼处汇集于采坑内,加上岩体本身具有隔水性,逐渐形成了水塘,用于当地人灌溉使用。治理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1.3工程地质条件

治理区岩性较单一,矿体及围岩均为花岗质岩石,岩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不易破碎,抗拉强度、抗弯强度都较高,具有较强的稳固性。整体岩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不易破碎,抗拉强度、抗弯强度都较高,具有较强的稳固性,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治理区岩石裂隙不甚发育,对开采边坡的稳固性影响不大,治理区地质工程条件较好。该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分析矿山地质环境中治理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2.1金投入受到限制

矿产资源的开发严重影响地质环境,甚至引发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由于一些矿山在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缺乏保护环境的策略,随意排放一些废水、废料等,对空气与群众生活都将造成危害。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与治理,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便能完成的,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矿山资源所处地理环境相对偏僻,地域经济发展不先进,难以投入足够量的资金,致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及时,一些受破坏的地区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开发。

2.2产权界限不明晰

从事实角度出发,开采矿山资源对企业自身的资质要求较高。矿山开采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依据与相关条例规范等,最重要的是要获取政府的开采许可权,才能进行开采。大多数开采矿山的企业属于国有性质,一部分矿山开采企业属于地方政府主导,所以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确定产权界限是促进矿山资源开采的重要前提,预防之后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产权划分的各种矛盾。

2.3地质环境治理施工存在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利用,涉及到的项目工程相对庞大复杂,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的要求,并且耗费时间较长。所以,在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将会影响地质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削弱环境治理的信心。同时,由于施工期间难免会受到天气、政策等影响,困难重重,不利于地质环境的治理开放。

3探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有效策略

3.1管控矿山投资融资,优化地质环境保护

在加强矿区地质环境防治污染时,要高瞻远瞩,树立环境保护的目标,确定不同责任人与相关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开发的责任落实到环境部门、政府部门以及矿区开采企业等多个主体身上。要求企业按照自身情况与矿区的实际条件,缴纳环保金额,合理采取相应的开采生产方式,走上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矿区开采结合的路线。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权衡各方产权关系,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归属,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可以责任到户,有效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3.2植被修复

在对矿产开采地区进行治理时,施工人员可在矿山坡面位置进行挂网喷播绿化,达到改善该位置生态的效果。在具体操作时,可分为以下两个区域来操作:a)在采矿裸露面位置的最上侧,因为资源开采使这一位置处变为四级边坡的形式,并且还设置了排水渠,所以施工人员在水渠外侧进行了覆土绿化;b)被人工堆积的物品所覆盖的区域,边坡位置的角度较缓,施工人员对该区域进行了挂网喷播。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较高,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分解出大量有机物。将植被修复技术运用于环境治理中,不仅对内部有害物质进行了良好的中和、改善,还优化了水源情况。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对矿山环境治理、改善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使用化学方式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提高其营养含量。因为在环境改善的过程中,难免要开展植物的种植工作,而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便要增加其中的氮元素、磷元素等成分。

3.3合理处理采空区问题,避免安全风险

开采矿山资源之后,极容易出现各种采空区,矿山区域的地质结构极其脆弱,一旦受到外力的重压,将会出现地面崩塌、沉陷的情况,由此引发各种裂缝问题。如果遭遇雷雨等暴击天气,导致地质环境连带崩塌和沉陷,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结构层受到冲击。所以,面对这些灾害,应该结合不同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根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矿区采空区进行填充,避免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风险事故。对于一些塌陷裂缝区,可以提前设置警示牌,开展修复工程,采取防渗处理措施。并借助于一些植被加强治理,弥补地质含水层的破坏,并对含水层中的废水进行监测,过滤掉一些有害物质。

3.4滑坡治理

施工人员在实际治理中采取了削方放坡的措施。该措施实施时共分为以下步骤:a)削坡操作开展时,需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分阶段开展,之后在设计完成的削坡后缘线位置开展第一环节操作,人员要不断向两侧挖掘,在坡顶两侧的位置溜土,机械设备在其后缘位置操作;与此同时,第一环节施工的过程中,内部深度需要低于最上方安全平台位置,然后逐渐形成相应的基槽,接着向坡顶边缘切削。b)在削坡机械操作前,人员要先对附近地形情况进行细致了解,然后挑选出安全位置,防止由于施工影响发生地质灾害。c)在相距较近的边坡位置施工时,施工人员采取了控制爆破的措施,还设计了安全清扫、运输的平台,禁止出现超挖坡地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矿山资源来说,应该加强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投入大量的资金有效整治。在对矿山地质资源进行开发治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矿区的实际地理优势,调整产业布局,消除废弃矿山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环境的安全性,满足区域规划的相关需求,进一步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生态环境修复措施——以某矿区为例[C]//第二十一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2021:409-413.

[2]李磊,董艳杰,史宝平.贵州省铝土矿采坑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恢复治理方法探讨——以清镇市麦格乡大青树铝土矿采坑为例[J].云南化工,2021,48(10):125-126.

[3]吴鹏飞,陈小婷.对新时期废弃露天石材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问题的思考——以鄂东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线为例[J].资源环境与工程,2021,35(4):5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