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功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功用研究

韩芳,李荣熹,安璇烨,吴更霄,王姿玥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文化传承中起到实际的功用。在教学过程里,身为古代文学老师在传授古代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操,更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激发他们学习、探究、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 功用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承传统文化之渊源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博大精深,汇集了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的经典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及突出的文学现象等,其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况,凝聚着先贤们的思想精华,记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具备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华特有文化。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历经黄帝、尧舜禹、夏商周、先秦两汉、隋唐两宋直至清朝晚期延绵数千年,在中华大地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宏大而古典的文化体系。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从先秦文学的开端到明清小说,以文字的形式承载着各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虽不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画等号,但其在时间与轨迹方面与传统文学有相合之处,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传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这就给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建立了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古代文学有助于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需求,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发掘出更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许多理念并未过时,它们是具有时代的生命力的,是具有恒久的学习与借鉴价值的。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要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当代意义和当代价值,唤醒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增强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使命感与职责感。

学习古代文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习近平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此处指出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孟子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都指出了对人格的磨砺与锻炼;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心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既使身处逆境,仍然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都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体现;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战斗意志。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等等,从古人及其作品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成为沟通今人与古人思想的桥梁,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的大学生才可以磨练出坚强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要重视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探

究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迸发出时代的光芒,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自觉性,激发他们学习、探究、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学习古代文学有助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中国古代文学铸就了我国古代作家的审美情绪与艺术思维模式, 并且也赋予了我国文学艺术以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与审美内涵。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感受古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在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里领略广袤苍凉的边塞风光。从中感受一年四季的变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秋天,“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的冬季;在“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中体验古代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情怀;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感受古人的深沉与慷慨。教师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真正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从而使他们摆脱当今社会上某些不良的、娱乐人生的低级趣味。利用审美教育打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感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学习古代文学有助于探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立足于社会问题的剖析解读、寻根溯源和道德教化,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就体现了仁政的政治理想、中庸之道的为人处世哲学、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重视老百姓的民本思想、重义轻利的价值理念、崇尚节俭的生活理念等等,还有秦汉歌赋中隐喻的儒家思想、唐诗宋词中显露的道家精神到明清小说中儒道佛价值理念的互通互融,这些思想的精髓,一直影响着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源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古代文学教学, 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经典,感受文化,从而引发学生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创造、积淀下来的光辉灿烂而又生机勃勃的文化,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内容,无一不深具民族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品格影响、制约着当下的生活和教育。因此,作为当代的高校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古代文学中所寓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秦海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38.

[2]蓝嫦.师专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20(36):209-211.

[3]雷斌慧.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初探[J].教书育人,2021(03):81-83.

[4]王莹.浅谈高职大学语文加强古典文学教育的价值[J].就业与保障,2020(19):99-100.

[5]张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下),2021: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北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项目编号HWJG202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