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610101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也在逐步引进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中心从传统观念下的“解题拿分”转变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以结构化教学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框架,培养起完善的思维体系。
关键词:结构化视角;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责任,教师应当以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探索意识,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为目标,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及流程,整合知识板块,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内涵
1.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所谓结构化教学,就是要站在系统化的角度来组织教学,通过开展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将全部知识整合起来,最后搭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再进行输出,做到将知识“零存整取”,最后促成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的结构化[1]。
2.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除了需要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方法,最终成长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想要做到结构化,必须包含三个层面,即知识的结构化、教学过程的机构化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化[2]。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捋顺数学知识脉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运算规律,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传统课堂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生硬地灌输课本知识,强制性要求学生记忆一些答题技巧,或是采用大量堆题的方法,试图让学生培养出解题思路上的肌肉记忆。这种方式虽然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分数有一定的帮助,却颠倒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客体身份,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给学生造成不小的压力,进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感。而结构化教学则是从学生本身作为出发点,将知识串联成一条前后呼应的逻辑线索,然后将线索的开头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抽丝剥茧,逐步深入,最终探索出数学各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形成创新性思维。
另外,通过结构化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以为课堂营造更新颖的教学方向,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优化,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研究
(一)制定结构化教学目标
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多个层面上去考虑问题,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被细化,单元重组后是否充分体现出单元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否能够揭示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内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需求等。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中,一年级教材关于加与减的内容共设计了五个单元,这种设置确实具有很好的普适性,但在实际教学情况中,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并不需要如此细致的教学。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灵活安排课时,或是将这部分内容拆分到其他单元内,在其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练习巩固。
(二)整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化梳理
教材是按照单元内容来进行编排,但这与结构化教学中的“单元整体”还有一定区别。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拆分重组,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在相似的学习内容中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举例来说,北师大版教材中,二年级有《测量》、《时、分、秒》这两个单元,四年级有《线与角》,看似相隔甚远,表面上几乎没有关联,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测量实践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潜在的关联。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立起一根木棍,随着太阳的移动,木棍的影子从位置到长度都会随之产生变化,学生需要先记录下木棍立起的时间,标记好影子的位置和长度,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记录下新的数据,最后通过整合数据来计算出一定时间内影子发生位移后产生的夹角角度,由此来将两个单元中的内容进行一次全新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了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完美融合。
(三)结构化教学设计
1.方法入手,实现方法结构化
教师在思考教学手段的时候,要时刻保持系统性思维,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打破单元壁垒,将单元整体目标拆分开在单节课堂内,然后通过思维导图等手段帮助学生在回顾中进行串联。例如教材中有认识日期和时间的单元,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入手,让学生翻阅日历查看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然后计算出从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5月1日一共有多少天;或是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每天几点钟上学,几点钟放学,这其中自己在学校一共经历了多少个小时。通过这种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将对于时间的计算从以“天”为单位迁移到以“小时”“分钟”为单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内容入手,建构结构化认知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结构化只是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相似的知识模块中找到规律,从而能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培养起数学思维。在北师大教材中,一年级的教材会带领学生逐步进行10以内数的熟悉、20以内数的熟悉、100以内数的熟悉,而到了二年级才进行万以内数的熟悉。诚然,这样的结构安排足够细腻,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记忆,但如果从结构化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过100以内数的熟悉,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过了反复巩固,完全有能力先对100以内数的学习的过程进行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似知识点的提炼,并延展迁移到“万以内的数”的学习中去,教师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将数的认知和钟表认识、测量等内容进行交叉式学习,在这种相互促进中实现数学思维体系的结构化。
总而言之,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到的就是要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上,教师将教材内的知识模块通过拆分重组等方式,整合成更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红霞.”结构化”关照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转型[J].数学教学通讯,2022(16):50-51.
[2] 张美玲.单元整体教学的结构化探索与实践[J].教育视界,2022(2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