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效益低下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淡水养殖效益低下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张以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农村工作局   江苏   223300

摘要:淡水渔业产业围绕国家现代渔业“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转变需求,紧密联系体系重点任务,结合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扶贫的实际需要,在稻渔综合种养、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集装箱养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等渔业新技术和淡水鱼新品种引进养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时期,我国渔业绿色发展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结合淡水养殖业,合力打造淡水养殖业绿色品牌。

关键词:淡水养殖效益;原因;改善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水产养殖仍为传统模式,养殖户过分注重水产品的产量和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为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养殖户只注重投喂饲料,以求提高产量,造成水体中鱼类密度偏高;超过了当地水域的实际承载能力。如果水体中有大量的食物残留物,则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消耗持续上升,细菌繁殖增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起各种鱼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造成了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品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淡水养殖效益的改善对策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淡水养殖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作为大陆国家,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殷商时期。淡水养殖相较于陆生家畜家禽具有饲料消耗低、转化率高、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不但是百姓饮食结构中重要的营养来源,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意义重大,而且其加工品还是医药、工业制造、饲料的重要原料。当前,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强国,农业产值已退居次要地位,但国家对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依然极为重视,包括水产养殖在内的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进步,而且关系到我国粮食及食品的战略安全,还关系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所以,发展淡水养殖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淡水养殖同样如此。

2淡水养殖效益低下的原因

我国淡水养殖面临的问题:(1)技术水平的问题,(2)销售和运营方面的问题。淡水鱼养殖场户必须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3)品种层次的问题。传统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在养殖业中仍占主导地位,但这种养殖种类的数量相对较多,且价格相对较低;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对养殖品种进行科学的选择。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养殖品种单一,缺乏优质品种。资金科技投入不足。水产养殖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比例很小,发展速度缓慢。养殖户经营模式滞后,信息闭塞严重。目前,淡水水产养殖倾向于小规模养殖,养殖户自身进行生产与销售,生产经营模式沿用传统方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首先,对于大多数养殖户而言其所掌握的养殖技术有限,对经验依赖性较强,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影响放养鱼类的密度,病害防治无法保证及时性与可靠性,从根本上阻碍了水产品质量的提升。市场信息存在闭塞性,信息获取不及时,导致养殖品种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淡水养殖效益低下的改善对策

3.1加大涉农资金的扶持力度

养殖户自身抵抗风险能力低,在进行设备、技术等现代化改造时需要付出的成本较高。政府应对此加以重视,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将养殖户面临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1)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养殖户缴纳涉农保险,增加养殖补贴。(2)加大标准化池塘改造补贴力度,对于能够主动积极改造的养殖户可一次性给予适当补贴。对于购买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的大型养殖企业可给予专项补贴。此举不仅有助于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还可有效推进淡水养殖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提供智能化生态养殖补贴,对养殖户的现有设施设备进行充分摸排调查,给予其设备改造资金补贴。(4)探索金融服务淡水养殖业的有效方式,鼓励农户用益物权抵押贷款,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加大信贷和保险等惠渔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地投入淡水养殖领域。

3.2创新渔业科技,加强渔业科技,不断提升渔业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提升渔业从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融合普法积极引导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熟悉有关政策,提升政策水平,且知法守法、学法与依法做事。做好员工教育工作,积极进行渔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文化素养与业务能力。执行科教兴渔战略,采用先进技术与引入新的品种,生产方式变革为核心的水产技术研发策略,引入竞争制度,提升科技推广规模与力度,构建与健全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培养等综合服务,进而促使淡水鱼产量持续增长。

3.3合理确定养殖位置,改善养殖环境

生态养殖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环境,因此,在实施该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特征,遵循环保、因地制宜等原则,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保证池塘周边没有污染;促进水产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清洁的养殖环境,不应选择水质污染较重的水体,因为水产品的运输要求有较好的保鲜条件;淡水养殖区一定要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尽可能地模仿自然的外部环境,强化水草的种植,使其与自然环境更贴近,使其达到最佳的养殖目的。从事淡水养殖,要仔细地观察水草的生长状况。严禁超量播种。同时,养殖者还应对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进行检验,以保证其所需的浮游物;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持续改善水产生产的实际效益。

3.4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

淡水养殖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快培育示范效应显著、带动作用明显的淡水养殖集群。(1)应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重点鼓励围绕淡水养殖业的装备引进、渔业物联网系统及配套设备、淡水鱼优良品种开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为淡水养殖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加快建设全方位、专业化、跟踪式渔业平台,为淡水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进一步支持新型淡水养殖经营主体的发展。(2)注重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和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可联合多地区开展优良品种育种工作,依托水产研究所苗种场、光福鱼场等基地开展鳜鱼、塘鳢鱼苗种繁育工作,建设完善高效的种业创新体系,引导育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科研单位、企业、推广部门的交流互动,推动苗种科技内联外合、创新发展。(3)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发展智慧淡水养殖业,建设现代化养殖体系,配备水体环境监测、增氧管理、饲料自动投喂管理等设施。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养殖户的生态环保意识,让绿色养殖理念深入人心。

结语

目前,淡水水产养殖倾向于小规模养殖,养殖户自身进行生产与销售,生产经营模式沿用传统方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淡水养殖相较于陆生家畜家禽具有饲料消耗低、转化率高、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所以,淡水养殖区一定要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尽可能地模仿自然的外部环境,强化水草的种植,使其与自然环境更贴近,使其达到最佳的养殖目的,并且要提升科技推广规模与力度,构建与健全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促进淡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富美.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运用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04):109-110.

[2]吴明波.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2)

[3]张凤海,钱正玉.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13).

[4]覃燕珊.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