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儿科 黑龙江大庆 163711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儿科接收的患儿80例,为进一步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该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儿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儿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干预,乙组患儿采用风险防范式的方式展开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该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乙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甲组,且乙组患儿护理质量情况的评分高于甲组患儿。两组患儿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于患儿就诊安全性的提升、临床护理有效率的提升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改善均有积极临床效果。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医院儿科所收治的病人都是婴幼儿、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等不同时期的小儿,该科室的工作内容与患儿的呼吸和消化循环以及免疫等疾病有关。因为患儿对外部环境比较敏感,身体里的各个大器官都比较脆弱,他们生病之后在医院里得到治疗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在临床上,对儿科的治护工作十分重视[1]。最近几年,各界都非常关注儿科发生的风险时间,且对其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就出现了更多的风险预防的方法,其中,风险预防式护理就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方法,许多研究表明,这种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地降低儿科护理的风险事件,并可以显著地提升儿科护理管理的成效。为此,本研究选取80例儿科患儿展开临床护理研究,观察风险式护理措施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来探索预防性预防措施在儿童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和推广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儿科接收的患儿80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将选取的患儿分为甲乙两组,两组人数分别为40例,两组患儿男女比例均为1:1,患儿年龄在2-10(5.95±0.65)岁;患儿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数分别有22例、28例、13例、17例。所选患儿基本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患儿在入院后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宣教的方式,让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患儿的诊疗,并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给予其常规预防护理措施。乙组患儿则在甲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患儿诊疗过程中的风险程度进行研究和评估:由护士长讨论以往患儿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性,并对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比较多见的有撞伤、窒息、静脉炎及跌倒等。要加强对护士的观念和实际工作的了解,充分意识明确法律责任的重要性,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患儿住院后,必须预测其所面临的潜在护理风险,并将其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
2.应对措施:针对患儿在医院中出现的潜在护理风险,采取适当的对策。在对患儿治疗完毕后,要认真检查床上的护栏,防止儿童跌倒,并要注意儿童的手脚有没有被压迫。在给儿童服用粉末或药片的过程中,护士首先要用开水将其融化,然后再喂服。另外,不要将玻璃、小刀、针、热水瓶等尖锐和容易造成伤害的东西放在患儿的周围,不要让患儿碰到电源插座。要多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并与患儿的病床医师交流。这样可以让家长对患儿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帮助患儿的治疗。对年龄稍大但有语言能力的儿童,护士应多与其交流;如果患儿太小,不能交流,护理人员需加大查房的频率,多给患儿拍背,多给患儿一些安慰,通过拥抱、附抚摸等方式安抚患儿。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整体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风险防范式护理方式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乙组患儿护理质量高于甲组,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心理护理 | 健康教育 | 生活护理 |
甲组 | 40 | 88.95±2.06 | 90.58±3.16 | 91.64±1.64 |
乙组 | 40 | 98.28±0.11 | 96.98±1.06 | 97.48±0.61 |
T | - | 4.605 | 8.010 | 1.587 |
P | - | 0.012 | 0.003 | 0.016 |
2.2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乙组患儿护理整体效果优于甲组,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儿整体护理效果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甲组 | 40 | 15 | 16 | 9 | 31(77.50) |
乙组 | 40 | 22 | 18 | 0 | 40(100.00) |
T | - | 5.9 | |||
P | - | 0.021 |
三、结论
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对小儿患儿每日的护理工作之中,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关注。在儿童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许多原因都会造成护理难度加大,进而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最普遍的就是患儿情绪多变、不能表达、器官细小和配合性差,因此需要特殊的护理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患儿就诊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2]。
在儿科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护理人员会对儿童存在的各类风险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将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减少,并且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质量,使护士在个人技术上也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从而在儿童的日常护理过程中,可以防止因各种低级失误而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3]。而在此期间举办的专题讲座亦可达到良好的成效,使每位护士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增进彼此的护理工作经验。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由于护士操作不规范,试管错用,输液外渗,仪器检查不到位,管路脱落和磕伤等不良事件的出现,都有可能会引起危险事件,给儿童带来二次损害,加大了儿童的救治难度,还会对儿童的身体康复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应制订出针对性的对策,及早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研究表明,对儿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群,他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弱,所以护士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减少意外的危险,要适时地给儿童一些帮助和鼓励,提高儿童的遵从性,提高他们的治疗热情,确保他们的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实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经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与甲组患儿相比较,乙组的儿童护理质量显著高于甲组(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这表明,通过对儿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对儿童的预后进行改善。此外,儿童对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儿童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将风险预防式护理融入到儿科护理中,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提高儿童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卢广斌.标准化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2(040-008).
[2]柯玉婷.门诊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联合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探讨[J].2021.
[3]杨蓉.观察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儿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21年13期,190页,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