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志诚钢琴曲《牧童之乐》演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浅谈老志诚钢琴曲《牧童之乐》演奏分析

刘俊波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30002    山西太原

摘要:《牧童之乐》是由广东顺德人,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老志诚在1932年所作。钢琴曲是老志诚进行创作的重要领域,其中《牧童之乐》、《秋兴》是早期的作品,这首作品是基于他在香山度假时,对牧童放牧和秋日田园风情的感受而写。

关键词:创作背景,创作技法,演奏技巧。

1.老志诚钢琴曲《牧童之乐》的创作背景

该曲是有老志诚(1911-2006)是我国二三十年代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在中国音乐史上可称为“三朝元老”。被誉为“我国近代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第一人”。

《牧童之乐》是老志诚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2年,正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用西方传统技法来演绎中国传统音乐风韵。四、五度和弦及附加二度音色彩和弦的运用,给人以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随后短小音型的不断模进,像是牧童的嬉戏;中间是在 F宫调上的一段无拘无束 的悠然歌唱;然后是前段的再现。这首充满诗情画。在创作《牧童之乐》时,老志诚年仅21岁,但已有近12年较为专业的钢琴学习经验,从这部作品中不难发现有许多高于当时钢琴发展水平的演奏技巧,对节奏、和声的使用游刃有余,而不是生搬硬套。根据文献记载,老志诚并没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作曲学习,而是凭借丰富的钢琴演奏经验和创作热情,在琴键上进行大胆的实验,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倾注于钢琴之中,所以可以说《牧童之乐》是一部即兴之作,所传达的信息更多的是情与景的结合,有着自己鲜明的独创特色,这也是作品他的作品不同于当时的学院派的原因之一。

  1. 老志诚钢琴曲《牧童之乐》的结构分析

乐曲整体采用西方并列复二部曲式,两个部分都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二部分的音乐元素不同,采用多个音乐素材, 丰富了乐曲内容,具有散体结构的思维。

第一部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乐曲的第一句,由两个相同的音乐素材,不同的强弱力度奏出,仿佛是由远及近的回声在人耳边回响。调式为c羽七声清乐调式, 采用平行四,五度和声进行与二度音的色彩和弦,营造除了中国乐曲典型的意境。中段采用二声部模仿复调,答句在起句下方作八度模仿,两句相差一拍。再现段, 旋律整体移低四度, 为bE宫五声调式,与呈示段是同宫系统调,音乐材料为原样再现。

第二部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此段为方整性结构,速度为快速的“Allegretto”(小快板) ,调性为F宫七声清乐调式, 结构内部有转调。中段为三句乐段, 非方整性结构,速度为稍放慢的, 旋律具有歌唱性、抒情性的特征,调式由g商六声调式加清角转F宫五声调式,为同宫系统调。再现段为扩充再现,音乐素材与呈示段相同,只是在乐曲结束时加多两个四五度和弦形成扩充。调式为F宫七声清乐调式。

  1. 老志诚钢琴曲《牧童之乐》的演奏分析

(1) 触键

在中国钢琴曲中有它独特的触键方式,与西方乐曲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乐曲不断的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与营造不同的画面。就像乐曲刚开始的两句不同力度的小乐句,就像在山头呐喊的回声,所以触键就非常重要,音色的处理也会不同,弹奏时应该更多的用指腹去触键,减少之间的明亮和颗粒感,第二句强句则更多的运用肩膀下沉的力量去增加力度,而不是只靠手指或者手腕的下压。在第二部分的连奏中,需要前臂和手腕力量同时运用, 用推的力量触键而不是垂直敲键,这样能更多的保持连贯与统一,尤其是长连线出现时,则更需要大臂的带动乐句的线条,常用于音的保持或连奏。

不管任何声音, 都会有它自己特有的音色特点,它的音频会呈现它的情绪与状态,钢琴的音色从种类上来说是单一的,但根据情景处理, 也是多变的。当我们充分利用触键的方式,来得到各种力度,各种从柔和到强烈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变化等等音色, 也能成为演奏者把握作品风格的关键。

(2)情感

在中国钢琴曲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情感,那么如何正确的运用方法抒发情感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老志诚的《牧童之乐》中,需要描写画面,给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一样。其中一项关键方法就是弹出歌唱性,歌唱性的旋律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钢琴弹奏中的歌唱性其实并不难。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歌,要让自己真正感觉到所弹的乐曲是歌唱般的音乐。其次要学会相应的触键方法,熟练地掌握各种弹奏技巧,比如:指尖触键与指腹触键的不同,手腕与手臂运用的不同,触键速度的快慢造成的声音效果等,感觉音乐与弹奏音乐是同时进行的。

第二个重要方法就是呼吸。尤其是本曲有很多非方整的乐句,找到呼吸气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呼吸是音乐语气的一种表达和交代方式。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和感悟乐句的呼吸、乐句的语气和乐句的脉搏以及音乐的走向。具体地讲,乐句划分有以下几种情况:(1)乐谱上的连线就是分句线。(2)有连线并不意味着是分句线。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它有其自身的语言呼吸和语气特征。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中,老志诚也被视为北平钢琴界的核心人物,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现在重技轻艺,贪大求难的发展趋势之下,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些探索时期的音乐家的创作,认为他们的技法不够纯熟,或与当今世界的音乐发展不接轨,任由这批真正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自生自灭,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在这些前人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取得的,只有记住源头从何处来才能更好地将流沿着河脉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老志诚.老志诚音乐作品选集拾遗[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2.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莽克荣.老志诚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6]魏廷格.他依然谱曲不止、抚琴不辍――老志诚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7,(04).

[7]吴晓娜.中国风钢琴语境的拓荒者、先驱者――论老志诚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琴创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8]王小强,王小力.勿让已走国门的钢琴精品在国内失传――学习齐尔品成对演奏“南北牧童”的成功经验[J].中国音乐,2010,(02).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