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以来宾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试论如何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以来宾市为例

陆玄

 广西来宾市群众艺术馆 546100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关心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农民工精神家园、维护和保障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对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1亿人左右,且新生代农民工中近80%未婚。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二、农民工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

(一)企业组织。大型企业大都给员工提供部分文体娱乐场地和设施,并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员工开展集体性的文体娱乐活动,所开展的文体活动主要是游园活动、文艺演出、唱歌、跳舞、看电影、球赛。从组织活动的次数看,2次以上的占20%,80%的为1-2次。小企业基本不提供文体娱乐场地和设施,也很少组织员工开展集体性文体活动。

(二)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或其它单位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每年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等部门组织的文艺表演、电影放映、图书进工业园区、社区活动或在各文化广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是部分农民工得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方式。

(三)自主安排。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少数农民工会自主安排感兴趣的文体活动。通过调查了解到,自主安排的活动基本以个体为主,较少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从自主安排来看,由于闲暇时间太少和工作强度较大,农民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文化生活,不得已选择了上网和看电视等快餐文化。在农民工群体中,传统文化生活内容阅读已经被新兴的网络冲浪取代。他们主要聚集在建筑工地和工业园区,且大多数聚集在厂区的集体宿舍,厂区内文化活动设备、电视、电脑、书籍普遍较少。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余时间主要是睡觉或者闲聊,偶尔逛逛街,喝喝酒;工业园区的农民工由于距离城市较远,交通又不方便,空余时间主要看看电视或者打打牌,找老乡聊聊天,基本上过着工厂食堂宿舍三点式生活,日常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枯燥。

三、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文件,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随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感普遍增强,为加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农民工数量大,就业范围广,流动性较大,服务工作难以有效跟上,在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上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政府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充分发挥。农民工文化权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还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设施不全、体制不顺、责任不清、保障不力、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顶层制度设计缺失。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文化权益仍然缺乏制度性保障。

(三)社会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重视不够。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四)用工企业对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意识淡薄。企业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低,组织农民工文化活动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个别用工企业只管农民工能否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而只注意产量产值和劳动效率,对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很少关心,更谈不上顾及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尚未有效发挥。2020年,来宾市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乡镇(含街道)文化站66个、博物馆6个、工人文化宫(俱乐部)7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中覆盖率为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行政村(社区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7%。这些公益性文化单位需充分发挥其在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方面的主体骨干作用,在免费开放中要设有针对农民工的服务项目,多组织开展适合农民工参与的服务活动。

(六)经济收入低,农民工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平常最主要的活动是上网玩游戏、阅读网络小说、看电视、以及看报刊、杂志。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受业余时间、工作地点和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而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从主观角度来说,一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自身素质比较低,难以享用城市书店、图书馆、文化馆、网吧等需要一定文化程度的文化设施。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不高。因此消费较高的娱乐场所他们不会进去,要花钱的文化活动也不会参加。在调查中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自己收入有限是阻碍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说,目前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活动的有效供给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在调查中有37%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没有好的活动参与是阻碍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市在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上下了一定功夫,但对于全市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分散居住的外来务工人群体来讲仍然比较缺乏。

(七)农民工主动融入城市文化程度低。农民工大多生活在生存环境差、生活不稳定的农民工家庭中,与城市居民相比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极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与城市居民有隔阂,影响了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步伐,不愿也不敢参加城市居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在调查中有29% 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自己较低的文化水平是阻碍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原因。加上生活压力大,农民工往往从事紧张而高强度的劳动,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长年累月重复着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乏味的生活。

五、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与对策

改善农民工文体娱乐生活状态,不断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维护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现实要求。

(一)注重顶层制度设计。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各方面的农民工文化服务资源,形成分工明确、统筹协调、优势互补、优质高效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出台相应一系列关心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完善考评机制,将农民工文化工作列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评工作。

(二)加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建立农民工文化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农民工专项公共文化服务、特定文化产品购买和专门政策引导等方面的支出。一是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使基础设施和网络终端遍及全市,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二是加快在市城区、标准厂房区建设农民工文化活动设施。如在各社区、工业园区建设文艺舞台、文化活动室、培训室、职工书屋、健身房等文体活动设施。

(三) 进一步加强政府在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一是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政府是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的责任主体。二是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公益性文化单位要根据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特点,抓住青年农民工的心理,根据农民工闲暇时间少,外出机会少和居住集中的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要设置进城务工人员活动室、培训室并组织开展各项服务农民工专项活动,如象州县、忻城县文化馆均设置了农民工文化活动室,农民工KTV室,让农民工免费唱歌。大力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演出、送培训进厂矿、进工地等流动文化服务。三是整合多方面资源,利用春节农民工回乡探亲的机会,开展文艺晚会、农村文艺展演,游园活动、书画展、山歌比赛、举办讲座、联谊活动、球类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四是开展农民工文化节、农民工歌会、农民工慰问演出,鼓励和吸引农民工利用城市广场、公园开展歌舞、健身等文体活动。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激励和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民工生活,组织创作和生产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各种民间公益性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农民工文化工作中来;鼓励发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企业和社区为农民工提供志愿服务。

(五)鼓励和引导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督促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调动企业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自觉性;鼓励用工企业积极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大型制造企业、工业园区、工矿区等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区参照本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固定文化设施,建筑工地等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在用工企业鼓励、扶持农民工自办农民工文艺表演团队,鼓励农民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推动广泛开展农民工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农民工文艺团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和空间。

(六)建立免费培训机制,为农民工开展文艺培训工作。善于发现和培养农民工文艺人才。加强对企业文艺工作者的培训、辅导,组建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文艺团队,并从培训指导、灯光音响、演出服装等给予支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和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新华社电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