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积极影响,也有其消极影响。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影响;高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同样如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咨询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将相关的内容传递给学生。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应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使学生形成“虚拟人格”,导致学生出现“人格异化”
“虚拟人格”是指人们在网络世界里,为了逃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网络世界里产生的一种与现实社会不一样的、模糊的、虚拟的、非真实的人格。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在虚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容易形成“虚拟人格”。“虚拟人格”使他们对现实世界产生错觉,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文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人格异化”。
(二)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弱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使得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些学生便只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从而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缩小。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无法通过现实世界来获取相关信息,这就使得他们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机会和能力。
(三)导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增多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网络。面对这么多的信息,大学生必须要做出选择。有些学生为了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自己需要的信息,使其心理承受压力加大,导致自身出现心理问题。
(四)网络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信息超载”,影响其心理健康
由于网络信息量巨大,信息类型繁多,而且新、奇、特的信息层出不穷,因此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新知识和新信息就不断地充实他们的头脑,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和科学选择,就会产生一种“信息超载”现象。“信息超载”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使学生出现精神上的压抑和情感上的危机。
(五)网络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当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时,他们很可能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在上网时很可能会出现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等问题。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上网获取各种信息是他们宣泄情感、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网络成瘾将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
二、改进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科技手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道德意识,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等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参与到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2]。
(二)建立网络心理咨询辅导队伍,并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工作
网络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是指由具有相关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和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兼职人员组成的队伍,他们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工作,并采用网上问答、网上信箱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工作。要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工作,加强与各院系、各学生团体的联系与合作,利用校园网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办“网上心理咨询室”、“心理沙龙”等栏目,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校园精神为灵魂,以学生学习生活为中心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其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集体行为方式,是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行为、共同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意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3]。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能力
在网络时代,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平台的引导,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的教育,使大学生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引导他们在网络环境中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进步、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下,必须要积极应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咨询辅导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雯琪.社交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18(14):2.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8.14.062.
[2] 白晓丽,姜永志,金童林,等.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干预及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 2019(2):4.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9.02.026.
[3] 聂敏,罗炜敏,邓辉,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对其社交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DOI:10.12178/1001-0548.2020032.
作者简介:范继念(1998.9-),女,民族:汉,籍贯 :贵州遵义,学历:本科,工作单位: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