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摘要:高中是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中学生的教育不应过度依赖学校,家长作为学生的教育主体,需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本文首先分析高中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阐述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的具体措施,对高中生形成正向引导,促进其健康生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资源;家校共育;合力
前言:家校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两个教育主体为了实现同一个育人目标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打造新颖的合作关系,对学生在思维和行动方面形成正向引导。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拓展家校共育形式,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1.高中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学生健康生长
高中是学生时期的关键阶段,家庭和学校均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临诸多的困惑,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教育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任务,很多因素会对教育效果产生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育人环节所形成的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任何一方在育人环节有所缺失均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家庭和学校的培养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作用。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开展,家庭教育补足家庭教育的空缺,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1.2促进学生、学校、家庭间的互动交融
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能够促进学生、学校、家庭间的互动交融。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是高中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通过学校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养。家校之间建立合作联系,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家庭环境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分析出学生性格原因,能够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家长角度来讲,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交流,能够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转变传统家庭教育理念,能够从多角度,更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使家庭教育内容更加科学[1]。从学生角度来讲,家校共育,家长和学校以相同的育人目标统一思想,为学生提供愉悦且轻松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培养学生更好的性格和更健康的身心。
2.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措施
2.1转变家校思想,充分挖掘教育资源
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家庭和学校均应当转变思想观念,统一思想共识。首先,双方应当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为育人成才做出努力。其次,双方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信任是建立合作的基础性前提,在获取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应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缺少参与度,认准教师的想法而不关注学生的实际诉求,导致家校共育效果向单方面学校教育所侧重,整体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在家校合作沟通时,家庭或学校均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履行双方应有的职责后,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沟通的内容需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等多个维度,使合作共育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均有所体现。
为了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教师可建立“家校合作交流群”。学生家长定期在群内反馈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由群内的负责人对问题进行汇总向教师传递。教师主要从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而结合家长所反映的学生生活中的情况,教师能够对学生情况判断的更加准确[3]。对于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由教师和家长一对一取得联系,进行沟通。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的密切联系,能够更加客观的了解学生的状态,发挥家校共育价值,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2丰富合作共育维度,拓展家校共育形式
传统家校共育模式区域形式化,双方合作较为浅显,合作模式单一且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使得合作育人的过程不够顺利。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探索家校共育合作模式,丰富合作路径,拓宽合作空间,将家校共育的最大化价值展现出来。
首先,可利用信息技术,使合作共育形式更加多元化。传统家校互动形式主要为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开展形式为一对多,因为时间有限,教师难以与每一位家长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当前,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合作共育路径予以创新。如教师可利用微信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平台上,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为家长发放关于教学理念的内容,使家长能够将教育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家校共育质量得到提高[4]。通过这一方法,为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更密切的沟通联系,增强家校共育意识,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其次,建立家校合作规则及机制。当前即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但家校合作过程仍然缺少组织性,较为随意,降低整体合作质量。为了更好的形成家校共育合理,需以制度为约束和指导,使家校合作育人更具有层次感和目的性,合作过程更加规范。例如,教师可在家长群体中建立“家校联合会”,在家长中民主选出家校联合会的负责人。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家校联合会”的介入下,交换学生的信息,使学生生活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
最后,与第三方社会机构建立联系,形成多维度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第三方机构的参与,组织精彩的实践活动,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在高中阶段打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崭新格局。为了了解学生内心动向,展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社会机构组织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丰富阅历,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特色[5]。例如,学校可以和社区机构建立联系,将教育活动延伸至社会实践中。如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教会老人使用手机等活动。通过社会德育活动的开展,为高中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3家长献计献策,共同推进家校共育
家长是培养高中生的参与者、支持者,实现家校共育应将家长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以谦逊的态度,听取家长所提出的意见,对于其中一些优质意见予以常识性采纳,和家长共同商讨育人策略。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引导家长提出关于合作育人的建议,对所有建议予以汇总后,作出最终点评。在正式实施前,与群众和家长进行沟通,完善,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其健康生长。家庭和学校是育人的两大主体,在合作育人过程中,应转变家校思想,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合作共育维度,拓展家校共育形式;倾听家长建议,共同推进家校共育。
参考文献:
[1] 曹崇贵. 家校共育视角下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J]. 成才之路,2023(2):141-144.
[2] 赵惠琴. 家校共育背景下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124-125.
[3] 刘糯娟. 家校共育视角下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4):33-35.
[4] 高杰,王霞. 试论家校共建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中的作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6):132-134.
[5] 傅寿松. 家校合作共育,助力学生成长 ——探索教智融合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J]. 华夏教师,2023(3):30-32.
本文系2021年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为“上好家长课,助力家校共育”,课题编号为Kt202104131519454969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