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第二中学554300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能够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使其透过现象看本质,加深对语言、文章结构、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情感、个性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美育的重要性,本文对美育视域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育;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中外优秀文章和诗词歌赋,这些内容都是编者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据,立足于高中生实际情况精心挑选的,通过文章及古诗词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促进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审美意识、鉴赏能力等[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指出:中学语文课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等,为终身教育、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关注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美学教育对于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极为重要,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作是一种审美途径,对于语文学科具有的文学特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经典文章、古诗词等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审美感知与审美创造能力。
1.价值维度:美育实施的重要载体
教材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纽带,是教师开展美学教育的工具,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沃土。
首先,引导学生构建审美意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许多情境俱佳的作品,海纳百川,可以从多个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初步构建审美意识。以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山朵雪峰之侧》以及《致云雀》五篇文章都属于诗歌体裁,它们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能够使我们感受到风格迥异的文学表达,点燃学生澎湃的青春激情,使学生吹响青春的号角。
其次,培养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要求学生具备思考、观察、交流以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部编版教材不仅可以实现美育的目标,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审美创造的空间。比如说,贯穿于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大模块,彰显了时代性与活动性。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模块,以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符合其个人成长及品质养成的需求;“学习任务群”模块,是每一个单元的汇总与指导,无不显示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这样的结构体系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于语文的学习、审美和创造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2.内容特征:价值引领下的美育元素
以美育视角分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其内容可以细化为艺术和现实两种形态,不论是艺术还是现实,都具有独特的美,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意与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首先,艺术之美。基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艺术之美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本身,特指作品的文学组织与写作样态,包括语言、结构和意境三个元素。语言是词语、句子的堆砌,但其具有的艺术美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要此起彼伏,句子有长有短,语气、语调要随时变化,符合当时的情境,充分体现文学的整体风格以及炼字造句的意境。对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来讲,即便是同一单元、同一主题的文章,也会有着多元化的语言风格,使学生感受到风格迥异的语言之美。结构美是指文学作品各部分在形式上有着和谐的一致性,部编版教材中选取的文体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具有一定的结构性,有的文章层层递进,有的文章直抒胸臆,有的文章跌宕起伏,还有的文章节奏鲜明[2]。意境美主要是以古诗词、抒情散文为主体,通过对场景、人物、花草树木的等的描写,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在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能养成审美技能。
其次,现实之美。如果说艺术之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细细品味,那么现实之美则是比较直接,是对社会、自然和情怀的真实写照。部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反应自然美主要体现在诗词中,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念奴娇·过洞庭》中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词中对于自然风景的描写,不仅写出了真实、写出了壮丽,而且表达出作者对于优美自然风光的称赞与喜爱,同时传递出更加深层次的意境[3]。社会美主要表现在各种劳动产品、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当中,是对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细致体现。《周南·芣苢》中,表达着先民的劳动场景,从中彰显出力量美和纯真美;《兰亭集序》写不尽魏晋的风流和审美自由,一座边城,唱出湘西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传达着美好的爱情。教材中不仅通过古文表达社会美,而且联系当今,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以“家乡文化生活”为话题,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征文、演讲等方式描绘自己的家乡,积极参与到家乡的文化建设当中,并将社会美融入其中。
情怀美是社会美的中心,是人的一种升华,是经过自我完善和修养后上升的新高度。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名人志士,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着情怀美。屈原在《离骚(节选)》中,通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通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表达了亲情;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通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样表现出远大的抱负。朱自清的《春》,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乱世之中,却有着澄澈明净的心灵世界和昂奋向上的精神,审美情趣得到了一定的升华,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情怀之美[4]。上述文章中的情怀,冲破了时光的枷锁,通过多种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还能感受情怀,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3.发展路径:教师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共生
审美素养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涉及的维度有认知力、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对于高中部编版语文教材来讲,美育的开展以及审美元素的挖掘,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促进。
3.1美与学互相融合
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和单元知识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调动自己的审美感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对于生活的感知力,促进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素养的发展。
首先,增强审美注意。部编版语文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还是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运用语文教材时,要有意识地寻找、挖掘其中渗透的审美元素,除了文章外,还可以从插图、排版等角度发现审美元素。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改头换面,部编版教材除了注重文章的选择外,还格外重视图文并茂,每一幅插图,都是对文章真实的写照。比如,在《琵琶行》中,学生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插画,尤其是琵琶女消瘦、孤独的背影,然后对“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进行深入的理解,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
其次,丰富审美联想。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和积累,高中生已经拥有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加上灵活的头脑和思维,可以用已经学习或掌握的知识进行丰富的审美联想、审美想象,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甚至进行二次创作。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了“学习任务群”,单元内部的文章不再自成一派,而是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易于学生进行理解、想象和学习。
最后,突出审美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审美趣味。也就是说,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审美趣味,不要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己的爱好进行深化,找寻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实现个性化发展。日常教学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文章,有些学生喜欢自然之美,希望从文章中找寻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有些学生深深陶醉在描写建筑、艺术和文化的文章中;还有些学生喜欢与古人对话,品诗仙、诗圣的经典作品。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多元化造就了学生审美的多元化,突出了学生的审美个性。
3.2寓美于教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美学,还能培养教师的审美意识,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学,积极开展美育,落实寓美于教。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强化自己的审美观察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然后与学生的审美特征进行串联,开展针对性教学;其次,教师要坚持审美反思力,通过审美反思,可以及时发现美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到及时改正,及时创新,同时改正传统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增强美育效果;最后,构建审美引导力,优美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话术,能够连接课堂、学生和美育,营造多种美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教师在美育中要注重语言的艺术,增强语言的美感,同时创设不同的艺术情境,确保美育的高效开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犹如一个小型的文学知识宝库,对于美学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只有以美育视域为出发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创造力以及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璇.美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16):121-122.
[2]金铭.美育视域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研究[J].师道:人文,2022,(12):22-24.
[3]陈银洁.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弦——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浅谈部编版语文的审美教育[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7):95-96.
[4]吕建霖.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审美教育研究——以朱自清《春》为例[J].课外语文,2019,(3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