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融通:板书设计中的素养意韵——以《五四运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图文融通:板书设计中的素养意韵——以《五四运动》为例

胡斌

余姚实验学校

【摘要】板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手段。它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脉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板书不仅没有退出教学课堂的舞台,并以其丰富的形式和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历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清史实,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五四运动》为案例,浅谈板书设计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板书设计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前言】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也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不仅体现高度的科学性还应展现精湛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为重点,同时还要围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以及重大事件发生的事件来开展。板书的书写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加深对课堂理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板书设计,让学生更好得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引起共鸣。本文通过《五四运动》的板书设计展现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一、瞄准时空定位,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

五四运动的爆发于1919年5月4日,为何在这一年发生。学生对一战的了解一知半解,所以在课上先补充一战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中国参加了一战,有14万中国劳工远赴重洋,为协约国西线作战提供了重要劳动力。但是一战结束后,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对待,反而遭受了屈辱。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动了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社会各界拥护,随着北洋军阀的镇压,五四运动中心于1919年6月3日转移到上海,之后出现全国反帝浪潮。通过五四运动的过程明确五四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板书:

二、确定原因结果,学会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

初中的史料内容丰富,图片、文字、视频等都能反映出一定的历史。在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播放巴黎和会的相关视频、展现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清一战后,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而当时国力羸弱的原因可以结合已学知识,1919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军阀割据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而北京学生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面对帝国主义的置若罔闻和北洋政府的无所作为之下,发动了五四运动。所以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拥护,日本的胁迫和北洋政府的镇压,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在举国上下爱国革命运动之下,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展示三幅图片,结合课本可以得出此次五四运动的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通过可信史料的重现,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

板书:

三、归纳历史评价,进行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五四运动》这一课,首先需要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通过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决心,体现了五四运动时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每周评论》和《中国历史》两则材料分析出人民和巡警掉泪是为巴黎和会的失败而伤感,西洋人脱帽表示对学生爱国抗争行为的尊重,感受了中国人民的血性,中国人民用行动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了民族力量。所以五四运动还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这也表现出五四运动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的特点。再通过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内容及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三则材料,归纳出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的意义。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也奠定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地位。在分析史料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

四、推进情感升华,体会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学习历史一方面是为了以史为鉴,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五四运动》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利用本课并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播放视频《觉醒年代》,展现中国人民对于巴黎和会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愤慨和无奈,体会对帝国主义的不公平待遇的怒吼和对北洋政府弱懦无能的失望,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通过五四运动的过程及结果,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中国虽然阴云密布但是五四运动这道曙光为中国带来了希望,增强民族自信心。最后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总结出五四运动的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引导学放眼世界,热爱祖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五四运动》这一课板书设计,分为了五个部分:时空定位、原因结果、运动力量、历史评价、自我感悟,然后将这五个部分按五角星的位置排列,最后画上五角星和黄色圆圈,变成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徽的一部分,寓意新时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承担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责任,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民族精神的韵味。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把控,传递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信息,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了教学的重难点。板书中图文融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感受浓厚的历史韵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帮助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