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 010000
[摘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实践活动,是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目标,在充分研读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清晰的活动板块,以分明的脉络科学合理设置活动内容,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实践活动;板块思路;读写结合
一、板块清晰显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积极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解决不好的难题。“板块式思路”这种阅读教学思路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同时,其教学过程清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板块之间存在科学合理的内在逻辑,板块之间或并列设计,着力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或逐层递进,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板块之间脉络分明,有着合理的衔接和自然的过渡,改变了诸多课堂教学杂乱无序、不断地碎问碎答的顽症,将课堂教学设计得井井有条。在这样的框架下,学生在教学的充分预设和开放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充分生成,从而真正实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课堂学习目标。
“板块式思路”阅读教学有效设计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板块要清晰
“板块式思路”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简洁,即“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角度要单一明确。设计角度单一明确有利于板块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突出重难点。教学内容具体,学生活动任务明确,这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前提。在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课堂中,其提问角度准确严密,简洁明了。当然这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后面隐含着很深的功夫,余映潮老师在熟悉课程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深入研读教材,通过选择、优化,有时还需要勾连整合,最后确定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活动任务里面渗透着智慧,这是余老师在“要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思想指导下巧妙设计的结果。譬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的“感悟美”环节,余老师就以“我读了这个地方,觉得它美,美在”等进行提问,在《纪念白求恩》的教学中也有体现。在碰见宽泛范围的提问时,余老师会根据教学实况适时地澄清概念,为学生扫清模糊障碍,比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对某一段文字进行了精读教学,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揣摩和品味,并设计了相关的问题,如“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用‘划分’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精美的结构、说说‘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还可以说说你发现的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二)板块时间安排
“板块式思路”就是把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每一个板块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方面问题,因此,每一个板块相当于一节半独立的“小课”。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的时间是 40 分钟,这决定了阅读教学板块的数量要适中。一般来说,多则四个,少则二三个。板块过多,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琐碎,教学思路混乱;板块过少,也不能算是“板块式思路”阅读教学。无论几个板块,都需要给学生较为充足的学习时间,为学生创造深入文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机会,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板块之间联系要紧密
联系紧密“板块式思路”阅读教学设计强调层层推进,这要求板块与板块之间内在联系紧密,即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知识到能力等。如余老师为《春酒》一课提出的创意设计主要是以写作为主、以写促读,设计了三个课堂实践活动:一是文意理解、二是线索探秘、三是细节赏析。这三个活动之间层层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层层深入的探析,既训练了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技能训练重提升
要想真正使学生充分地占有课堂实践时间、充分地利用好时间,最重要第的是教学设计的“形式”与“创意”。在创意上,要新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中,如给课文重拟标题,如用自己的语句代替原文的语句等,都给予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在形式上,课堂的活动要多样,要实在课堂的活动应该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文本中的核心问题,具有探究意义,这样才能达到语言训练的效果。
(一)看重字词和句段的积累
积累字词,是为了夯实基础,“所以教师对材料的分析研读,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整合。”比如余老师对《大自然的语言》的字词做了常用词语、成语和四字成语、近义词等多项分类。通过这种细致明了的梳理整合给学生展示了不同层次的知识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在分类完字词后,余老师会让学生进行字词的品析。余老师把字词品析的过程称为“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文本研读活动”。这样原本分类完的词就像升华咀嚼了一番,从半成品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精加工产品,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积累。
(二)读写结合
读、说、写、听是语文课堂中最传统最常见的语言学习活动。它们水乳交融互为作用,以语言训练为核心,渗透着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积累。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实践活动应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不得偏废。但是在具体的某一节课中,在设计课堂实践活动时,教师又应在全面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内容,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精巧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重点突破”的教学目的。
余老师所创造、创新的语言实践活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除此以外,还有更加精彩美妙的创意与实例值得我们细细地欣赏与品析。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
文章风格各有不同,那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从文眼切入。文眼是文章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如《孔乙己》末尾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执教此文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进而追述决定人物命运的因素是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孔乙己自身的性格如何,周围的人又如何,沿波溯源,从而带动全文的理解。从线索切入。无论何种文体的文章,都有一定的行文思路及线索。线索可以是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线索提示行文方向,标示作者思路,串联组成课文的丰富材料。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以从盼春—绘春—赞春的线索切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情感。从主旨切入。文学文本总是有一定的主题倾向,有的主题显豁,有些主题模糊、多元。教师可以直接提出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从而理解文本内容。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就让学生将课文变形,即将原本只有一段的课文重新编排段落,经过讨论,学生按叙事、抒情分为两段,按记叙、描写、抒情分为三段,按起、承、转、合分为四段,通过这样的切入,学生快速把握了全篇。
正如余老师所说:组织活动是教师能力的试金石,实践活动是课堂训练的聚宝盆,集体活动是高效课堂的顶梁柱。语文课堂应注重板块分明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①余映潮 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②余映潮 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