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对基于三管监测背景下急诊ICU(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急诊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三管监测)50例及对照组(常规管理)50例,比较实施后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显示,研究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管监测管理价值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管监测;急诊ICU;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感染率;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
三管监测是指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监测[1]。三管监测的目的是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通过对ICU患者使用的侵入性器械进行特殊监测,采取预防性诊疗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2]。本文对上述措施的实施价值进行评估,旨在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急诊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男、女性别之比为3:2,年龄下限、上限为20岁、80岁,平均值为(50.55±3.26)岁。研究组(50例)男:女=2.7:2.3;平均年龄为(50.57±3.31)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ICU治疗资料齐全;(2)符合ICU住院治疗指征;(3)自愿签订知情文书;(4)影像学数据信息完整;(5)对本次研究知情;(6)年龄≤80岁;(7)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2)中途转出或转入ICU治疗;(3)插管治疗前已被感染;(4)由医疗器械之外因素导致感染;(5)高敏体质者;(6)精神障碍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保持ICU环境整洁, 督促护士导管操作时遵循无菌原则,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注意观察导管引流及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医院感染监测的规章制度,成立了ICU三管监护小组,记录感染风险和潜在风险以及感染数据,对常见问题和感染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整理汇总,组织反馈,指导感染控制方法的调整。
研究组实施三管监测。(1)制定三管感染预防措施,采用插管指征评价方法控制医疗器械植入的概率,应避免或缩短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并可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2)器械置入操作管理。ICU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植入管及部位进行清洁消毒,规范器械操作。(3)医疗器械运行管理。当医疗器械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时,应及时清洗、固定或更换管道,确保医疗器械的临床服务质量。(4)护理评价反馈管理。清洁和消毒高危管道部分或长期插管,定期更换。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5)三管维护。导管选择抗菌导管,使用酒精棉片对导管接口进行擦拭,2%氯已定消毒;导管穿刺24 h内应进行1次导管维护,穿刺点使用无菌敷料,更换24 h/次;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置管时应合理控制插入长度并妥善固定导管,搬运、操作及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导管,避 免脱落。如出现体温异常,应首先考虑导管感染的发生,采集血标本、留取导管尖端进行微生物培养,如确定为“三管”感染,应立即上报至院内感染管理科。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CLABSI)。满意度(0-100分)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计算公式为=100.00%-不满意占比(%)。各指标评分区间分别为0-60分、61-80分、81-100分。
患者。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软件系统: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对计数资料运用(n%)表示,进行X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VAP | CAUTI | CLABSI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50 | 1(4.00%) | 1(2.00%) | 0(0.00%) | 2(4.00%) |
对照组 | 50 | 3(6.00%) | 2(4.00%) | 1(2.00%) | 6(12.00%) |
X2 | - | - | - | - | 7.8622 |
P | - | - | - | - | 0.0050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50 | 25(50.00%) | 24(48.00%) | 1(2.00%) | 49(98.00%) |
对照组 | 50 | 21(42.00%) | 20(40.00%) | 9(18.00%) | 41(82.00%) |
X2 | - | - | - | - | 7.1111 |
P | - | - | - | - | 0.0076 |
3讨论
医院感染的特点是难以控制,发病迅速,危重患者死亡率、发病率高,会增加患者疼痛和临床治疗压力,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降低ICU病床周转率[3]。因此,感染控制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三管监测是对危重患者的感染控制活动,对潜在或低级别感染进行干预管理,通过对危险因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监测和管理的标准化和有效性,对降低器械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满意度高,感染率低。其原因分析为:基于三管监测背景下的管理措施实施后,从多方面进行风险分析(患者、安置、手术、评价等),日常护理干预通过日常检查和风险预测,反馈医务人员临床治疗方案调整,实现医院感染的全面预防[5]。
综上所述,三管监测能够有效识别感染危险因素,对提高临床医疗器械管理质量、降低危重症患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俪萍,符小玲,邓超,等. 基于三管监测背景下重症监护室医疗器械感染控制管理的对策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2,19(4):154-158.
[2]张海娇,杨春艳,张诤,等. 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1):49-54.
[3]张翡,赵建凯,杨利辉,等. 个体化预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预测Nomgram模型的建立[J]. 四川医学,2021,42(10):985-990.
[4]夏志贵,丰俊,张丽,等. 中国消除疟疾:监测响应系统的实施与成效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9(6):733-741.
[5]李晨,高赛文,陈迪,等. 基于信息化的康复医院感染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8):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