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3

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影响

顾洁

扬中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镇江  212200

【摘要】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选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其收治时间段在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选用抽签法展开分组工作,将其均分成探讨组和常规组,每组2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探讨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组间并发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探讨组;和探讨组相比较,常规组心理状态较优;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低于探讨组;关于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探讨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The effect of clinical care path and conventional care on the effec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

Gu Jie

Yangzho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Cardic Medicine Jiangsu Zhenjiang 212200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e the effect of selecting clinical care path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2. Essence Given regular care for patients with regular groups,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care paths for the group, compare co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st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conventional groups is higher than the discuss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discussion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is better in psychological state; the conventional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lower than the discussion group; regarding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discussion group after care i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 P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care path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care path; conventional care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较高,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存在并发心力衰竭、休克等的可能性,该疾病病因包括过劳、便秘、激动等,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方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含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溶栓治疗等,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案[1]。在治疗中,应提高对护理干预的重视程度,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对48例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本院诊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分成常规组、探讨组。常规组年龄51到82岁,中位(69.24±2.02)岁,男14例,女10例;探讨组年龄49到81岁,中位(58.88±1.97)岁,男13例,女11例。进行比较分析可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存在可比性。

入选要求:患者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首次发病;患者认知、精神等正常;患者知情且存在良好的配合度。筛除要求: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严重,存在生命危险;患者依从性差。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含有基础护理、生活指导以及注意事项告知等内容。

探讨组:选取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病情、需求等展开全面评估,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和护理目标的设计,并完善护理措施。一是健康宣教,将疾病、治疗以及护理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帮其树立科学认知,增强依从性。二是情志干预,在治疗环节患者难免会出现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基于患者实际需求导向下进行恰当治疗措施的制定,为患者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三是饮食干预,应秉持少食多餐原则,多食用清淡、富含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果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情况,需降低钠盐摄入量,不可饮用咖啡、浓茶。四是排便干预,便秘会增加休克、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率,甚至造成心脏破裂。因而护理人员应将便秘危害明确告知患者,并展开相应的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有着更高的便秘发生率,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腹部按摩,促进其肠胃蠕动。五是疼痛护理,在疾病发作时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导致心肌负担加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应提高对疼痛护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提供针对性疼痛干预。六是用药干预,应将药物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向患者告知,并注重患者用药情况的监管,将药物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是记录和观察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

(2)心理状态通过HAMD和HAMA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判断,其分值越低则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越良好。

(3)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自制量表为依据,各指标分值和满意度呈正相关。

(4)生活质量通过简易健康量表进行判断,每个指标均用百分制,分值越低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4.0软件展开分析,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分别通过[(n)%]、(±s),二者检验方法为X2值和t值;在对差异明显进行判断时,能够以P<0.05为依据,也可代表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比较

根据表1可知,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探讨组(P<0.05)。

表1组间并发症观察[(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休克

总发生

探讨组

24

0(0.00)

0(0.00)

0(0.00)

0(0.00)

常规组

24

2(8.33)

1(4.17)

1(4.17)

4(16.67)

X2

4.3636

P值

0.0367

2.2心理状态比较

如表2所示,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探讨组心理状态优于常规组(P<0.05)。

表2组间心理状态观察[±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探讨组

24

25.23±1.09

5.35±0.98

24.87±2.87

5.04±0.76

常规组

24

25.11±1.23

8.28±1.42

24.94±2.95

7.56±0.82

t值

0.3577

8.3195

0.0833

11.0421

P值

0.7222

0.0000

0.9340

0.0000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根据表3可知,和探讨组进行比较,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较低(P<0.05)。

表3组间护理满意度观察[±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技术

医疗环境

护理体验

护患沟通

探讨组

24

23.45±1.14

22.38±1.89

23.65±1.24

22.87±1.52

常规组

24

20.08±1.02

19.85±2.02

20.11±1.31

19.66±1.49

t值

10.7926

4.4805

9.6144

7.388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生活质量比较

如表4所示,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常规组生活质量和探讨组相比较差(P<0.05)。

表4组间生活质量观察[±s),分]

组别

例数

健康

精神

社会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探讨组

24

68.22±4.11

89.44±5.39

74.03±5.23

90.34±5.89

72.03±4.17

92.45±5.14

常规组

24

68.08±4.04

85.07±5.46

73.88±5.07

86.34±5.92

71.87±4.22

87.88±5.02

t值

0.1190

2.9704

0.1009

2.3465

0.1321

3.1161

P值

0.9058

0.0076

0.9201

0.0233

0.8955

0.0032

3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日益提升,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情况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大量因素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包括过劳、便秘以及激动等。该疾病的突发性鲜明,应及时为患者提供救治,否则存在较高的死亡率[4]。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完善护理措施,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促进患者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相比于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更具前瞻性和预测性,并加强对患者实际情况、需求的研析,能够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提高

[5-6]。通过护理目标、内容的设计将临床护理路径表确定了下来,促使护理更加标准化,将护理水平有效提高[7]。与此同时,还有利于护理主动性的提升,将预防、治疗等的效率全面提升。该护理模式也加强的护患沟通,能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临床护理路径中心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悲伤、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促进其健康身心状态的保持[8-9]。在护理中,通过多元化的措施,能够给患者带来优质体验,将护理效果提高,进而有助于生活质量的优化。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探讨组为0.00%,探讨组较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探讨组心理状态为(5.35±0.98)、(5.04±0.76)分,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探讨组护理满意度为(23.45±1.14)、(22.38±1.89)、(23.65±1.24)、(22.87±1.52)分,常规组为(20.08±1.02)、(19.85±2.02)、(20.11±1.31)、(19.66±1.49)分,探讨组较高,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常规组生活质量为(85.07±5.46)、(86.34±5.92)、(87.88±5.02)分,探讨组为(89.44±5.39)、(90.34±5.89)、(87.88±5.02)分,常规组较差,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管鑫.全面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5):524-525.

[2]龙双.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2):161.

[3]孙丽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06):118-120.

[4]李丽.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06):103-105.

[5]黄娇,杨德芬,魏蓉.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实施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68.

[6]苏桂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整体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98+120.

[7]马静媛,杜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7):110-111.

[8]孙玉娟,杨小玲.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8):144+148.

[9]常佳,周杜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