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张梓一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0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文化进行学习。文化自信视域下,为了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优化学习环境。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应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校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其次,应采取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参观讲解、讲座研讨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质量;最后,还应积极搭建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如传统文化学习网站、学习频道以及线下文化馆等,进一步拓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

关键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引言

文化认同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伴随着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异质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进而引发的文化危机而出现的。远古时代,人的自我意识并不突出,文化认同意识也不强烈。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才开始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文化的认同和肯定。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的领土疆域,形成了全球意识和全球文化,这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心与边缘、先进与落后,一系列矛盾错综复杂。因此,合理对待民族文化认同,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1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丰富传承方式

从传承的方式和方法上,全新传播媒介和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新媒体也丰富了内容呈现形式。通过科技赋能,新媒体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实现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重塑了人们接受新知识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助力人们获取海量信息,使人们重新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认可度。同时,这也促使各级各类文化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以受众为中心,通过各种实践和文化体验,优化与整合资源,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使大众获得多元文化信息和多样化的体验。此外,线上线下联动还使受众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接受者,增强了受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了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使受众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真正发挥文化内塑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功能。

2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传统文化建设经验,这对于新形势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需要继承的文化建设经验: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根据时代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文化工作实施方案,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更具时代特色。在社会主义文化初步探索阶段,党不仅致力于清除那些落后的封建腐朽文化影响,而且逐步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新文化生态格局;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时期,党在传统文化领域拨乱反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文化,使其不断得到重塑;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期,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必须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场是观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文化立场从本质上决定着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和怎么做的问题。归根到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坚持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以文化的方式增强民族的主体性。回望历史,如果主张“全盘西化”的“西方文化中心论立场”,不仅会阻断中华文脉的延续与传承,更会严重妨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妄图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意图让我们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断文脉,进而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缠绕和冲突中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态度,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才可以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第三,必须坚决回应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使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掘和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致力于以现代方式阐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运用其来处理和应对时代问题,从而使其得以焕发蓬勃生命力。这一宝贵的文化建设经验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唯有积极回应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才可以拉近传统与当下的距离,更好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促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秀传统文化并非虚无、抽象的概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一定要将其与人、社会和国家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现实生活滋养和丰富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生动的“发展方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目的在于将其延展运用于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实践中,意味着要将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作为“活”的文化加以体现和发展,而绝不可束之高阁而不用。例如,儒家文化所倚重的人伦孝道,传承至今依然生生不息,未来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仍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孝”落实到每一个细小之处,例如日常空闲和父母祖辈沟通交流,逢年过节看望父母等等。在社会层面,对于不尽孝道的行为与事件,要通过舆论传播和道德谴责的方式加以约束。再如,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礼乐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石,发挥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在极大程度上落实了儒家伦理政治理念。

4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想抓住机遇则必须夯实内在、把握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理念和“大同”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是一种世界各民族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强烈自信,更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生动表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广阔国际视野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觉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文化使命的世界意蕴。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吸收时代精髓、顺应时代潮流,面向世界、吸收外来;就要巩固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以长远的眼光统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向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文化使命。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其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华民族更加团结。

参考文献

[1]艾小娟.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传承路径[J].汉字文化,2022(23):175-177.

[2]朱宁.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汉字文化,2022(2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