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

张圣宇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中小学

443409

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背景对我们所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猪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自然资源,观察实践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活的教育,活的教材,要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的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源泉。”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由校本教材开设了以本土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劳动课程——种植天麻,课程以班级为小组,每个组都会分到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校园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农民为组长带领老师和同学来到田间学习天麻的种植过程。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系列的天麻种植步骤:天麻种子的人工授粉——挖斜坡沟——铺树叶——摆木棒——铺河沙——播撒菌种——铺树叶——浇水,历经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天麻的种植,原本荒草丛生的校园田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变得整整齐齐,一张张天真稚嫩的脸上出现了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容。

我成为老师的一年级也是他们作为学生的一年级,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和他们共同陪伴,在我印象里他们还是背着书包进入校园的小小背影,而此刻的分享与交流让我惊喜而感动,也让我意识到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这次活动所带给他们的影响让我意外和震撼,这是一节劳动课,却又不仅仅是一节劳动课,这是一节体会父母不易的感恩课,一节体会大自然神奇的科学课,一节联系生活的数学课……。2022年11月8日是我们一起约定天麻收获的日子,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在黑板上做了一个68天的倒计时,一个个都满怀期待的等着那一天。可他们的收获又何止天麻呢?是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护、对自然探索的勇气和方法好奇、对学科知识融合的方法与技能……。很多年后,同学们会忘记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但他们不会忘记那一块从荒草丛生到整整齐齐的校园田,这次课程带给他们的影响和收获是长远的,是不可估量的。

二、依托文化资源,熏陶实践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让孩子了解从小生活的地方的文化历史和文化传统,在生活和学习中深受熏陶,为自己家乡的历史感到骄傲。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是全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一生践行的准则。“电灯不亮,广播不响,公路不通”这便是人们对牛庄的评价,为了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罗老怀揣15000元,远赴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学习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在历经3年800多个日夜和100多次试验后,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种子。他将天麻种植技术无偿地、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村民们。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19年前的220平方米发展到2015年的1.68万多平方米,一大批贫困村民富裕起来。

罗官章的家里有一间房子里摆满了整整齐齐的椅子,这是专门为来听罗爷爷讲党课的人准备的,同时也是罗爷爷每学期定时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孩子们整整齐齐的坐在老旧木椅上,听罗爷爷说着他带领村名们一身雨,一身泥的修建了牛庄的第一座水电站、说着他在研究天麻种植的那三年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新开始、说着和村名们没日没夜的在山上种天麻的趣事……一个个小小的身影也许还体会不到罗爷爷语气中的艰辛、迷惘和欣喜,但当罗爷爷伸出因长期劳作缺少大拇指和食指而落下终生残疾的手时,我清晰的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惊讶和心疼。从小孩子们便接受到了很多榜样的力量,但当榜样就出现在他们身边时,我相信带给他们的触动和激励是与之前不一样的,在这之前孩子们心中的榜样是遥不可及的,可现在孩子们知道榜样也可以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熟悉且慈祥的爷爷,以此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榜样”的可能,为孩子们心中埋下“榜样”的种子。

德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为孩子们讲解身边感人故事和文化传统,让他们在了解自己家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挖掘本土资源,延伸课程

陶行知先生认为“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长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迁移原有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并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得以验证和巩固。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三)》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选取学生熟悉的农作物土豆设计教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借助学具的操作,能正确地列竖式并进行计算,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设计流程与教学策略]

1.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数相同的写有20以内(可重复)数字的纸条,学生任意抽取并确定数字;

2.家庭劳动任务布置:通过自己动手挖取和纸条数字相同的土豆数量,洗干净后并用塑料袋带到学校;

3.8人为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手中土豆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

  1. 迁移学生解决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知识经验,利用“凑十法”为“满十进一”奠定基础。体会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2.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摆土豆、计算器和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竖式计算。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联系数位的意义理解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6.8人为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手中土豆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7.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摆土豆、计数器、口算和竖式等多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联系数位理解掌握退位减法中“借一当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8.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充分理解算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水平内进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课后任务布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场景加以应用并汇报。

从生活中熟悉的土豆设计场景探索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后任务寻找生活场景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将优质的本土资源与学科课程进行紧密的结合,能够让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手段更加丰富和完善,以开放、多元、务实为原则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让孩子学到较系统的知识、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同时也能增加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理解和传承。本土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我们一直在尝试和探索,以求在发展中寻找更好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充满感情的本土文化中快乐地学习、快乐的成长,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名称:《名师课堂助力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JA15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