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模式探究

顾,滔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今年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的第九届。“互联网+”大赛也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施展的平台。依托“互联网+”大赛各种创业模式层出不穷的产生,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在高校中,在大学生中,如何依托“互联网+”大赛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如何将“互联网+”大赛成果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并产出实际价值?如何利用“互联网+”大赛去激励大学生更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最后为大学生将来的求职就业添砖加瓦是笔者希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就业竞争力

项目来源: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项目“SWOT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NC23C057)研究成果。

一、“互联网”+大赛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二、“互联网+”大赛的目的

通过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通过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通过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从准毕业生求职简历发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先谈谈笔者发现的一些简历撰写的普遍问题。首先,基本信息栏目写的过于复杂,里面包括了诸如身高体重、出生年月日、否是结婚、家庭地址等无效信息。其次,求职意向不明确,没有充分体现出想要应聘的岗位信息,未能一眼让HR知道求职岗位。再者,教育经历撰写过于简单,未能体现学校性质,如是否是双一流高校等,未能体现学科背景、GPA/综合测评专业排名等重要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体现的数据。最后,项目经历/实习经历缺失,由于笔者所教学的计算机类专业十分看重项目/实习经历,所以这一块是重中之重,但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在校经历的不够导致这部分内容严重缺失,或撰写不充分,不具体,未能体现项目或实习方面的经历,无法说明自身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依托“互联网+”大赛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互联网+”大赛的初衷是激发大学生投身创业和创新的海洋,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互联网+其他行业/专业”的模式,让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学生都可以有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去连接各行各业的机会,让互联网不再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独有资源。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制作项目汇报PPT、制作财务报表、市场营销、产品分析等,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真正运行公司和投身创业的不易与乐趣,激发学生更多地去调动自身和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去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五、将“互联网+”大赛成果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并产出实际价值

将“互联网+”大赛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可利用的资源是一种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大学生在学校虽然参加了一部分专业实验和竞赛,但总体而言还是缺乏理论转换为实际成果,并且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经验和经历。“互联网+”大赛就是一个提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平台,通过团体合作,个人专业分工的方式去促进学习和成长,依托构建的创业项目和平台去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分析、融资、拉赞助、项目落地等进行项目成果转换,并以此来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学生完整的经历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到产出的过程,对他们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势必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

六、利用“互联网+”大赛去激励大学生更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

“互联网+”大赛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创新创业比赛,里面不仅包含了科学技术和研究,还有各种商业分析、决策、管理和调查研究等,不仅体现专业能力还体现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既是高智商的体现,也是高情商的展示,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还要求具备能说会道的演讲能力、井井有条的组织能力、严谨周密的策划能力。总而言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分析专业和行业发展,通过调查目前市场的现状,通过一丝不苟的科学家精神,可以为大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添砖加瓦,也可以让他们明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为他们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七、结束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就业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大学生能否高质量就业,能否顺利找到自己的毕业方向和出路,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牵动着整个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命脉。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可以较好实现大学生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可以让他们从意识上思考,从行动上实践,一步一步到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王珊,岳建设,王晓芳,朱文婷,丁晓,高奕红.“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对理工科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轻工科技,2021,37(12):133-134+165.

[2]余海炼,牛英豪.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研究[J].科技视界,2021(28):131-13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1.28.60.

[3]付玉洁.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57-58+62.

顾滔,1993年3月,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课题来源: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项目“SWOT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NC23C05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