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高嘉璐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小学,,016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环境也日益复杂.学生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问题的产生:作为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学生也是社会人,每一位学生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压力,心理上的问题需要及时疏导,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一个课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化解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让学生掌握情绪自我调节和疏导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这是儿童和青少年个体发展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健康的心理在培养学生人格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学生逐渐成熟的自我意识在品德发展中起着定向、决策和调节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格 心理品质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目前,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情感因素较少,无法提升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应该重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一、营造轻松、和谐氛围 真诚与学生沟通。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为开展心理健康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教学中,要极力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诚的与人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教师要倾情投入。心理健康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教学活动中时,就是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城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原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但他们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到:“ 我最喜欢心理健康课,上心理健康课时,我们可以各抒已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由此可见心理健康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让学生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二、情境体验 体悟践行。

心理健康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健康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课堂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心理健康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重视学生心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健康课的心理素质教育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如我校叶夏萍老师在讲《帮助别人》一课中,设计学生体验活动“我帮盲人过马路”让每个孩子说说在体验帮助别人和别人帮助自己时的感受,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动、成长。

2、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三、真诚贴近生活实际,力争课堂活动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感兴趣,从而使健康课起到良好的效果。

1、心理健康课程切入点要小而实。从孩子的认知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前一定要有“热身游戏”让孩子在放松的心情状态下进入学习。

2.活动设计一定要有主线,在一堂课中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是通过一个主线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出一个道理既可,而这个道理一定是孩子自己感悟到的,不是老师包办、强加,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其次,对于主题的设置一定要凸显本节课的重点及中心,教师在这节课要帮助孩子解决什么问题,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层层递进,并且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带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真正学会去解决问题。

3、课堂中一定要“留白”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从活动中体验、感知、从而获得真实的感悟。切记空谈和讲大道理。

4、学会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多元评价学生,尊重学生。

参考文献:

[1]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3.

[2] 肖旻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