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教育局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来临,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多媒体、信息化、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更新和课堂中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更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文章首先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入手,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校教育;信息化;素质提升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学校教育也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学校信息化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教育。作为教育起步阶段的初级阶段,实行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既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使两者相结合,从而使教育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使用。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具有协作性、多媒体化、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学校教育信息化为例,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多元、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体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从目前国内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ppt、图片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并能有效地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既可以丰富教师的备课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能力。教师在传授某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其相结合,从而克服抽象,从而减少学习的困难。可以说,传统的教学与新的活力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实效性。
三、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一)仍未充分关注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目前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一些地方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配置缺乏、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这些也导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随意性和局部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程度低的学校教师
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欠缺,缺乏专业的培训与教育,使一些教师难以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资源的选用与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上的不科学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但许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便采用了信息化技术,但在使用上却缺乏科学性,不但方法单一,而且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缺乏参与感,使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另外,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盲目地采用了信息技术,仅仅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仅仅是对教材进行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与教材相结合,从而丧失了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信息素质的提升
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它可分为入职前、入职培训、职业成熟等几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要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在老师就任前,教育部门要把培训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发挥作用的良好信息环境。完善与资源整合有关的课程,把资源整合的基本原理与课件制作、多媒体应用课件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老师能很容易地掌握资源整合,并能正确运用课程资源。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对学校教师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在教师的职后培训中, 目前以国家培训计划最为普遍。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 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目标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 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以评促学, 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加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不同地区的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差距,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掌握其发展规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学校的基础设施,推动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尽量缩小初等教育的软硬件差异,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打下基础。在学校中,当硬件设备齐全时,要加强教学软件环境建设。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保证安全、健康的教学环境。学校生只有在接受并接受了教育的氛围之后,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生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合理地选用多媒体设备;电脑的摆放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生的生理特点,让他们在使用电脑时感觉舒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使他们学会正确的体位。完成本课程后,将对学校生电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学校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探究。
(三)转变观念探索融合形式
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到了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令人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 大多数仍是只停留在工具手段的应用, 有的甚至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何克抗教授认为原因是将信息技术仅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 或者是只关注了如何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 都没有触及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在教育教学中, 要转变观念, 要用信息技术的认知论来思考我们的教与学。在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和改变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而构建“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双主课堂教学结构。比如, 目前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与学结构, 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范式。
要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应该是在教与学方式上的变革, 而不仅仅只是在知识表达方式上的变化, 也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方式的变化。在试点的学校中, 我们介绍了“英语流利说”这样一个APP给小学英语教师, 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这两个问题都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APP可以给英语口语实时打分, 提供标准的发音辅助, 并且能指出发音的错误所在, 当学生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继续后面的内容。这样的闯关游戏性学习, 既能学习英语, 又能提升进阶, 还能向全国各地的其他同学发出挑战。这就把学生由原来在老师家长监督下的被动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五、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既要从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入手,又要加强师资力量,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困境及对策[J]. 唐前军;田密娟;付蓉;张艳.教学与管理,2021(18)
[2] 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党兴山.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3] 论“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J]. 阮云露.长江丛刊,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