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21002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是指将供电、供热、给排水、通讯、燃气等各类工程管道,按一定的顺序布置于地下通道内,形成的一条综合管道走廊,又称“共沟”。在地下综合管廊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安全管理,以期对同类项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盾构法;安全管理;地下综合管廊
一、智能化安全管理
(一)“三重保险式”多媒体+实名制管理体系
1.“一重保险”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
针对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较差的现状,运用“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通过“多媒体”+“实名制”的“三重保险”,有效地解决了施工现场人员多,安全意识不强的难题。多媒体安保训练工具包,将身份信息录入、办公无纸化、楼宇安保知识讲解等功能融为一体,使之真正成为一套完整的方案。操作人员在进入该站点前,仅需持有其自身的 ID,就可以进入该装置的标识区,这种装置能自动地输入身份识别信息,并能自动地消除身份识别卡。而那些年纪大了的,则会自动“拒绝”。通过本装置的智能化训练系统,对已经成功录入个人资料的工作人员进行自我训练,训练员工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讲解,讲解完毕后,开始测试。配备了多种多媒体安全训练工具包,并配备了相应的远程控制装置,向参考者发送一个答案遥控,由参考者输入他们的数字进行答案。测试结束后,测试成绩将由训练系统自动输出。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申请入学,未及格者将重新参加培训,并进行新的测试。如果测试没有及格,就不会被录取。多媒体安全训练工具包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可以适应不同文化程度的操作者,可以完全替代繁杂的纸面评价训练方式。
2.三重保险”下井门禁系统
井门安全措施与进入井口时的保安措施一样,但是这一措施是独立的,只有在井下操作人员才能实施。地面操作人员不允许进入井下。通过对井下门的设置,以及对井下工人人数及个人资料的及时更新,可明显地提高工人对井下工人的实时性。沈阳地下管廊工程“多媒体+实名制“三包”管理系统”以其“一机一卡两制三险”的智能管理特色,将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动态化的管理。
(二)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体验区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将 VR工地安全大厅和安全区这两大高科技产品引入进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作业人员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非法作业的后果,从而养成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的好习惯。虚拟安全体验馆能够模拟出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意外坠落、坍塌、物体碰撞、机械损伤、起重事故、触电等多种作业情景。操作者在虚拟环境中,通过对设备的感知,感受到设备的危险与危害,从而对设备的违法行为进行抵制。“实体安全经验”域由五大板块组成。第一个环节为头盔碰撞感受,利用空气压力来操控钢珠坠落,让操作者感受到来自高处物体的撞击,并意识到戴头盔的重要意义;第二环节是对我国钢索应用的体会,这一部分重点是对钢丝绳的正确用法以及不能使用的部位进行讲解;第三环节是电气一体化的感受。这个区域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暂时用电的安全说明和电击体验。操作员把两只手放在触摸屏上,按下按键就能调整触摸屏的力度。从低到高,使操作人员在不同的电流强度下,可以亲身体会到触电的感觉;第四环节为急救安全心得体会,重点介绍了在突发事件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在突发事件中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关的科普;第五环节为实际操作中使用灭火器材的体会。这部分主要是对灭火器材的分类及正确使用方法的介绍,使操作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灭火器材。
(三)“安全之星”制度的应用
为了推动形成全员参与、相互监督的安全自控体系,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采用了安全奖励和正向激励的方式,对工人的安全行为进行认可,激发他们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积极性,并引导所有的项目参与者营造出“安全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降低非法操作的次数,并对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并解决,保证所有的隐患和违法行为都消失不见,持续提升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出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的安全文化,并将安全之星的评选活动进行下去。此项工作将在工程负责人的配合下开展,同时还将建立一支安全监控团队。每个井都有两个人负责安全监测。每个保护井工区的负责人和两名监督员,要对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和团队进行观察,要对自己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要遵守规章制度,保护他人的安全,要对环境和公共设施的保护表示关注,要敢于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
二、盾构法施工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安全技术分析
(一)施工前准确活动
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三次的安全教育,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制定特殊的安全方案及特殊的全面紧急方案,针对超出某一等级的高危子项目,制定相应的方案,并请专家参与,按照方案进行建设。该项目涉及的所有施工场地均需加固,并应在基坑周边预留足够的空地,以便施工机械可在开始工作时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人和机器之间的分隔,以保障工人的行动安全,须对基地的地形、地下水状况、年降雨量、周边地形及土质等进行必要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二)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建筑工地是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场所,所以在采取安全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第一,要做好工地的规划,对工地各项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工地的封闭性,并对工地进行有效管理。建筑工地实行24小时保安服务,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同时,对工人实行实名制,要求工人持工作证进入工地。第二,应按施工地点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及警告标识,并保证其摆放在明显的地方。第三,在地下管线盾构工程中,因要进行淤泥准备及淤泥分离,需采用较高的设备进行灌浆及淤泥分离。在使用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防雷器,并应经常对其接地电阻进行检测,以免因雷击而导致人身安全问题。
(三)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
在施工之前,应对使用于盾构隧道的各种机器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并在吊装过程中进行试起吊、运行。同时,在吊运时,禁止超负荷。同时,按照国家《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吊车进行了操作训练。为了保证建筑工人的安全,必须由有资格的工人来操作。保证施工现场的电气,照明,高压线路等的绝缘,并根据国家的绑扎技术标准,对其进行敷设。另外,在工地上使用的机器,也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发生漏电事故。
(四)盾构掘进中的复杂地层对策
在盾构施工中,常遇到软弱岩层、孤立岩层、溶洞等地质环境恶劣的问题。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切削水压进行调节,并在施工过程中逐渐校正误差,每环掘进速率要达到所需的节距,并保证同步节距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运转,同时要严格控制土层的采出量,不能出现过多、过少的现象。在挖土过程中,应适时地进行定向,对于特别复杂的土层,可选用高粘性的粉土,其配比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加强对地表及巷道的监控,及时向施工进程中的各项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反馈的方法,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保证了盾构隧道在穿越这一区段的过程中,施工工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在挖掘过程中,还应该对挖掘路线进行附加地质勘察。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对软弱的孤立岩层或岩层,可采取预先加固、爆破和接缝等措施,保证岩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开发,可以充分体现出高科技在管廊技术建设中的深度应用,从而推动了建筑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兰东旭,田宇,马伟等.地下综合管廊盾构法施工渣土改良系统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5):44-45.
[2]方兴杰,孙旻,冉岸绿.地下综合管廊盾构法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0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