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科技素材   培养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挖掘科技素材   培养创新精神

袁赛琴

福建省柘荣县第二小学 355300 福建省

摘要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耍,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首当其冲地重视对科学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渗透科技教育。

关键词兴趣 实践 创新精神 科技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实,在教育中,各个领域的知识是相通的,相互联系的,在语文的课文或者阅读篇章的字里行间往往还含有物理、生物、地理、天文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首当其冲地予以重视,应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有机渗透科技教育。俗话说“润物细无声”, 我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应该从细微处入手,以小大。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对篇章的要求,只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文章,而是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科技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讨论问题 激发兴趣

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发挥自己的见解,必然会涉及各方面的知识。讨论环节同时也是交流环节,每位同学在交流的内容中,不仅有自己对课文学科基础知识的了解及看法,也涉及关联到课文的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等知识,以及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等等现彖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和知识又各不相同,因而在讨论中可以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尤其是对语文课堂中所包含的如物理、生物、天文等各种科技知识的自由讨论,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为科学知识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科技知识在众多知识中来说是比较深奥、复杂、难于理解的,但是讨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语文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精神,从而可以学得史好,理解也会更充分,更深刻。

例如学完《小小的船》这一课首先鼓励学生质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课堂上孩子们七嘴八舌:我们到月球有多远?月球上有什么?可以种水果吗?可以游泳吗?……

经过一番讨论,教师小结:大自然是美丽的,太空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我们小朋友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也可以到太空遨游、旅行,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如果请你来到月亮上,你最想做什么?你想对月亮说点什么呢?”

我最想把自己的画送给月亮姐姐;我最想在月亮上种下友谊树;我最想让五星红旗在月亮上飘扬……

如果缺少了课堂讨论的环节,任由老师在讲台.上机械地表演,即使讲得唾沫横飞、干舌燥、头头是道,也不会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听得晕晕平平,甚至打起瞌睡来,提不起半点兴趣。

二、挖掘素材 渗透科技

科技索质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等方面。准确地传授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勒奋好学的精神、开拓求实的态度、科教兴国的信念。只有培养具有科学观的人,才能在今后高科技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用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发展史、科学成就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基本道德、科学探索精神、好学术实态度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科技因素,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动手等科学实践能力。科技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而课本的内容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科技的日新月异,因此课本的知识,课堂的讲解对于一个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比如,在教学《说勒奋》、《维生素C的故事》、 《第一 朵杏花》 等课文时,教师就要教育学生懂得科学探索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 等课文时,教育学生拓展思维,激起学生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样,为了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学技术读物或者电视节目,这些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底蕴。

三、抓住契机  培养能力

孩子们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开掘、诱导和培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 -课时,我提出:“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模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问,使学生说出了许多类似“根据蝙蝠,发明和制造了雷达"的回答,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激起了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我随后及时启发学生思考:

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现。例如:有一个学生说,我会根据蚯蚓具有“再生” 的特点,制造出- 种“再生素”, 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还病人以幸福和希望。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索养,达到了开掘学生科学的创新潜能的目的。

四.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语文课学习中就要求老师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不断创新,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终身的学习模式,实际上是及时对教师的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指明了方向。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必须在加强课内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开拓“第二课堂”,加强课堂讨论环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精神更要从小学生抓起。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把科技知识和实践结合起來,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加强知识的真理性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称象》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能找到比曹冲更好的方法来称象吗?可以说一说或者动手做一做。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总结延伸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这一课我们了解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繁殖能力很低,你能帮帮他们吗?请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说一说,写一写。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双基”为主线,把课堂教学当作教学的主阵地。以课文为媒体,渗透科技教育。 综合开发学生潜能,促成学生语文索养不断台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