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

卓瑞岑

身份证号:410728198612244012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造型多种多样,建筑功能要求日趋丰富。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模式,被大面积应用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较为基础的项目,也是建筑主体作业至关重要的内容,对建筑工程效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探析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作实践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下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源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背景下,基于某虚拟建筑工程概况针对框架结构施工展开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

1虚拟建筑工程

一建筑为公共性建筑,建筑面积4890m2,平面设计基本形状为矩形,总长度67.5m,总宽度24.8m,总高度21.7m(含檐口)。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其为框架结构,基础为预制管桩,上部填充多孔砖,墙体厚度250mm,砂浆选择混合砂浆,楼板为现浇板。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

2.1楼层放线

在框架结构建筑主体施工前,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进行楼层放线,并做好楼层放线偏差控制。

2.2框架柱梁定位

根据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图,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框架柱梁位置,并围绕柱核心区,加工焊接钢筋笼,准备下沉到预定位置,具体见图1。

图1柱核心区钢筋笼

图1中,1为柱纵筋;2为p12钢筋段;3为钢筋段与箍筋点焊;4为节点箍筋;5为135°弯钩平直段10d。

2.3梁筋与板筋绑扎

在钢材进场后,根据要求取样品检测钢筋冷弯、冷拉,确认钢筋材料符合要求后成批焊接,梁筋与板筋分别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焊接后,依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进行质量成批检测。在钢筋焊接完毕后,预先制作与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垫块(中间预埋扎丝),垫块厚度为25mm、15mm,分别作为梁、板保护层。按照规范要求绑扎。梁钢筋一排筋、二排筋借助分隔筋隔开,分隔筋直径超出25mm(或主筋直径)。在距离支座边缘500mm位置设置一道分隔筋后,中间位置定距设置分隔筋,相邻分隔筋之间距离为3m。对于楼盖上梁骨架钢筋,需要先放入预先焊接的成品套箍,再利用小扳手将135°/90°箍筋的90°弯钩扳成135°。板配筋选择双层双向配筋,面筋选择p8及以上。正式配筋前,放出梁中线并标注,弹线控制板底部钢筋之间距离。布置板筋后,技术人员可以牢固绑扎面筋锚固段、梁箍筋主筋、墙主筋水平筋,并满绑面筋(绑扎纵钢筋、横钢筋交接位置)。同时将7根直径同板面筋、长1700mm的放射钢筋增设到板内阳角作为加强筋,并将小马凳搁置在全部板负弯筋位置,确保负弯筋位置与设计要求相符。绑扎完毕后,技术人员需要自行验收后并清理现场杂物,确定绑扎质量与设计要求相符后申请监理验收。监理验收通过后准备下一步工序。

2.4底模与侧模架设

根据工程全现浇框架特点,作为主体结构主导施工线,模板工程质量对主体框架结构施作进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事先划分作业组,确定不同作业组人员、作业部位、作业任务与质量标准,全面铺开作业。案述工程全部梁、墙侧模与柱侧模、梁底模均选择18mm多层夹板模,底模则选择12mm多层夹板模,模架以钢管扣件搭设排架为支撑。在多层夹板模架设前,技术人员应认真翻样,确保楼梯部位、梁柱交接点翻样模板强度与稳定性达标。翻样后,搭设支撑系统,控制钢筋扣件排架立杆距离梁端小于等于900mm,排架立杆距离板端小于等于1200mm。在梁高度超出700mm时,借助穿心螺栓对拉钢管扣件支撑。同时在柱模板2m高位置设置下料口,并在根部开设洞口,洞口尺寸为100mm×200mm。

在钢管扣件排架支撑下,弹出板面柱边线,在边线根部设置钢筋限定位置,确保柱根部位置与设计方案相符。进而核查钢管扣件排架、底模横楞标高与设计要求偏差,确认无误后,以模板支设平整度、刚度、垂直度与轴线位置准确性为重点,安设模板。对于梁侧模、柱侧模平面接差,借助柱模支设到板底的方式解决,将梁模板头竖向与柱模连接到同一水平面。

2.5楼面混凝土浇筑

楼面浇筑混凝土为含砂率小于40%、粉煤灰外加剂掺入量小于15%且坍落度小于150mm的混凝土。楼面混凝土浇筑前,经前期柱模板开设洞口检查内部杂物是否完全清除。确定内部无杂物后,利用1:2水泥砂浆封堵开设洞口,并处理模板根部、楼盖之间缝隙,借助3m刮尺找平。同时对于电工预先埋设管线分布密度较大的部位,增设钢筋网片进行处理,钢筋网片为p6@150mm。在前期准备完毕后,避开高温期,采用塔吊运输楼面梁、板、柱浇筑用混凝土,确保梁板浇筑期间梁柱节点位置混凝土塔吊运输到设计位置。利用串筒下料方式,先浇筑一层7.5cm±2.5cm厚的与混凝土同成分砂浆,再按照从西侧向东侧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为500mm,在浇筑到前期开设柱模2.0m高下料口时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同时考虑到案述工程层高较高,需要着重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在浇筑高度达到2m时确保底部最初浇筑混凝土达到初次凝固状态,避免构造柱底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承受侧压过高。在混凝土初次凝固时,借助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节点之间距离为450mm±50mm,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以平板覆盖已振动压实局部边缘为准。在混凝土最终凝固前,借助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并利用木抹找平。浇筑振捣12h内,上层覆盖薄膜(或草包)养护,禁止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上人或强度小于10MPa时堆放重物,确保现浇混凝土质量。框架结构其他部位与楼面混凝土浇筑方法相同,但部位振捣需更换为插入式振动器,上层振捣时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式振动器与模板之间距离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开钢筋、模板,快速垂直插入、缓慢垂直拔出,逐点振捣,控制上层、下层搭接在50mm以内。

2.6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拆除跨度小于8m的梁底模与悬挑小于2m的结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拆除跨度超出8m的梁底模与悬挑超出2m的结构模板、承重构件模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的建筑主体分部分项作业涉及了测量、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在整个作业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同时主动学习设计图纸中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从作业细节着手全面把控框架结构质量,确保框架结构建筑施作质量达到预先设计目标,为建筑主体施作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7):4.

[2]易晓彬,苏传奇,唐国翔.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10):3.

[3]项庆军,翟永超,赵国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 2021(010):000.

[4]黄秀霞.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