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9.5-2022.5期间收取的150例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心肺复苏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急诊急救护理的分为观察组,每组各75例。观察比价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住ICU时间、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中枢神经损伤程度NIHSS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ICU时间、格拉斯昏迷GCS评分、中枢神经受损程度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可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身体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心肺复苏;护理满意度
心肺复苏是当呼吸及心跳停止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1]。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补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的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强化急救手段并在患者心肺复苏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格外重要[2]。心肺复苏对细节要求要求极高,若采取不当措施,患者苏醒后就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就其1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急诊急救护理在患者心肺复苏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9.5-2021.5期间收取的15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男43例,女32,平均52.36±1.58岁)和观察组(75例,急诊急救护理,男45例,女30例,平均52.36±1.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家属及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及输液等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及血压等情况,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报给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检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一切能够反应患者整体状况的因素,有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②确保呼吸畅通:在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经常出现呼吸不畅通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如拍背、吸痰、气管插管等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③维持循环功能: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循环功能,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心率等指标,确保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
④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心肺复苏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因此对于心理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十分重要的,医护人员需要表现出耐心和关爱,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
1.3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住ICU的时间长短、GCS评分及NIHSS评分,住ICU时间越短,GCS得分越高表示身体机能恢复越快;NIHSS得分越高表示中枢神经受损越严重。
1.3.2 观察患者心肺复苏后出现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胸闷等并发症的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值越低的表示恢复效果越好。发生率=(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胸闷)/总患者。
1.3.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非常满意: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照料与关心。满意: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关心。不满意: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丝毫不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对照组(n=75),住ICU时间(9.56±2.54)/h、GCS评分(5.47±1.38)分、NIHSS评分(3.13±1.35)分;
观察组(n=75),住ICU时间(6.35±1.56)/h、GCS评分(9.12±1.23)分、NIHSS评分(2.27±1.12)分;
(t=9.326,p=0.001、t=17.009,p=0.001、t=4.24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n=75),记忆减退5人、反应迟钝7人、胸闷3人,总体15人,占比20.00%;
观察组(n=75),记忆减退2人、反应迟钝3人、胸闷1人,总体6人,占比8.00%;(x2=4.485, 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n=75),非常满意36人、满意23人、不满意16人,满意度占比为78.67%;
观察组(n=75),非常满意50人、满意20人、不满意5人,满意度占比为93.33%;(x2=6.670, 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肺复苏主要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展开救治,目前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针对急诊病患者使用的频率最高[3]。在展开施救以后同时配合相关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具有诸多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心肺复苏后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通过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发现,观察组住ICU的时间远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中枢神经损伤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比较显示观察组的发生率8.0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远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说明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负面,同时降低患者的昏迷指数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4]。因此,急诊急救护理是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生命健康十分重要的途径,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学习相关护理知识,优化临床急诊护理水平,配合医生展开各种紧急措施才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5]。
综上所述,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提供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马金婷.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0):97-98.
[2]曹雪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6):74-76.
[3]唐琴,胥丽.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275-276.
[4]邹月兰.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1):78-79.
[5]黄燕红.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