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在针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急诊护理方式对患者康复效果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40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整体更好。结论:在针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之上融入急诊护理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影响
在针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之中,心肺复苏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抢救方法,心脏骤停往往具有突然发作的特点,在患者发病后5分钟之内,如果无法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无论是患者的大脑器官还是心脏都会出现无法逆转的损害,能否及时的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抢救以及心肺复苏术抢救是否成功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效果。现阶段,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在针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心肺复苏的及时性已经在较大程度上有了提高。而要想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的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文章就具体探讨了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之后,急诊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0例接受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2至12岁,平均年龄(6.2 ± 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3至 12岁,平均年龄(7.3 ± 3.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及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同时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
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还需要接受急诊护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环境护理,控制好病房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使得病房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能最大限度地维持适宜,使得环境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刺激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的加速。
第二,对于患者的病情情况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之后,要注意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尤其需要预防传导阻滞以及室性早搏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的发生,要加大巡视的力度,一旦发现负面情况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及救治。
第三,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脑部复苏,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术干预的基础之上,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19摄氏度左右为最佳,叮嘱患者家属要使用湿毛巾对患者的颈部以及额头进行冷敷,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降低患者脑部氧代谢的速率,使得患者脑部组织在灌注的状态能得到有效的减轻。
第四,要做好针对患者的气道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相关操作的过程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术之后要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使用医用胶布妥善固定患者气道插管的近端部分,避免气道插管出现移动的情况。要保证患者的气道内部具有一定的舒适度,做好胶带更换的相关工作。护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为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要避免患者误吸咽喉分泌物的情况以及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出现。患者在吸痰之前需要先进行3分钟纯氧的吸入,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的情况。
第五,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之后,很多患者的心理状态都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在这一过程之中,要强化针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多给予患者一些照顾以及关怀,使患者能真正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
组别 | 例数(n) | 显效n(%) | 有效n(%) | 无效n(%) | 总有效率n(%) |
观察组 | 20 | 11(55.00) | 8(40.00) | 1(5.00) | 19(95.00) |
对照组 | 20 | 10(50.00) | 6(30.00) | 4(20.00) | 16(80.00) |
X2 | 10.43675 | ||||
P值 | 0.018 |
3讨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术是应用概率较高的一种抢救方法,提升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1]。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进行分析,最近几年,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术之后临床治疗的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是急救的程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临床上在实际针对心肺复苏术的诊治程序进行规范的基础之上,治疗的有效性也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诊治的效率依然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心脏骤停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心肺复苏,使得患者的心肺能维持搏动,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
[2]。以往的基础护理很难实现患者身体呼吸和循环的有效改善,因此,对患者进行紧急的护理干预,能使得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术之后的预后效果以及治疗效果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急救人员来说,要更多地把握心肺复苏术的相关知识,促进自身护理技能的有效提升。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采用急诊护理的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的监测,做好针对患者脑复苏的干预以及对患者的心理指导,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通过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相关措施,要求护理人员持续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康复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以及临床技能的有效提升,使得患者重症监护病房的停留时间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大幅度缩短,进而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达到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慧娟. 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2,8(30):239-243.
[2]黄慧.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2,46(18):2283-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