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金融工具的伦理体现及其借鉴意义

/ 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金融工具的伦理体现及其借鉴意义

杨浩,戴梓兆,阮俊烨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良好与否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金融行业在良好发展的同时也时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金融道德失范行为。例如债券违约、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优势侵占消费者权益等问题。这给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带来了挑战。

二、金融活动的伦理特性

从金融活动本身的特性来说,它是以道德和伦理为基础的,可以说金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金融活动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必定需要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否则就是去了它得以存在的基础。金融必须承担配置资源、调节余缺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因此金融活动具有明显的道德伦理属性。金融活动在其发源的开始就表现为信用活动,而金融活动中的信用以伦理道德中的信用为基础。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具运用的探索

(一)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公债发行的实践

1、采用折扣发行公债

在解放战争时期,有的解放区内为筹集军需物资,创新性的开始采用“折扣”的方法发行公债。发行公债时的折扣一般作为预付利息。例如1947年华东解放区淮海区新政公署发行的粮草公债、1949年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发行的公粮公债都采取了折扣发行的形式,在收粮草时按面额约定一定的折扣,例如九折、八五折等,到期十足偿还,折扣部分即为预付利息。

2、发行实物公债和折实公债

在解放战争时期发行的公粮公债是由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借粮、借谷发展而来的一种公债形式,从形式上来说是相对规范的实物公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金融工作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华东、华南解放区为解决财政和粮食的需要,多次发行过公粮公债,实物公债发行时多为解决战争所需物资的需要。

东北解放区最先采用了折实公债的形式,债券的对付采用实物的形式。折实公债的形式解决了货币贬值引起的公债价值降低的问题,避免了债券持有人的损失,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3通过土地公债收购地主土地

中共中央曾拟采用发行土地公债的方式来对地主的土地进行收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地主不受到过大的损失,以更加和平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一方面使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一方面也不至于激起地主阶级的阻力。例如1946年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提出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土地,所征购的土地均应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二)在货币方面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维护群众利益,稳定物价,中国共产党在货币领域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斗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正对日伪时期的货币进行斗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在沦陷区发行了大量的伪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日伪财政本应兑换这些伪币,但国民党只是在名义上宣布而未实际采取行动。相反,国民党还大肆发行法币。为了保护群众的利益,在解放区内针对伪币做出了斗争,采取了兑换回收的政策。

第二阶段针对国民党法币进行斗争。在这个阶段,为了巩固本币,稳定物价,在解放区内禁止了法币的流通,坚持实施本币的一元化政策。

第三阶段是全面夺取货币斗争主动权。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货币斗争方式,例如组织群众携带蒋币到国统区换回物资、通过吸收小贩参加,积极输出敌方货币等。

四、对当代金融体系改革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只有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才能取得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在当经社会,我们面临金融改革的难题时,要时刻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主线,只有时刻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才能正确辨析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金融创新中理清脉络。只有时刻坚持人民的利益我们才能避免金融过度无序发展导致的极端贫富分化。例如我们现在创新性的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想,无不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未来要立足为人民服务的基点,做出更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改革创新。

(二)坚决打击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坚决打击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打击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规模优势欺骗群众的行为。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法规来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严厉惩处金融市场上的恶意的违约行为,对企业财务造假的行为予以更大力度的处罚,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生态,以为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金融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坚守道德底线的金融市场参与者

要做好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的金融道德伦理教育,金融行业整体规范与否,是否符合道德伦理要求,归根结底还在一个个的金融从业人员身上。通过教育、制度、法律等多层次的方式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认识,使其坚守道德底线,对建设一个良好生态的金融环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义天.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四个阶段——在第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论坛上的发言[J].伦理学与公共事务,2020,8(02):48-52.

[2]赵东龙.从北海银行的发展历程追溯党的战争金融史[J].山东档案,2020(06):26-29.

[3]李玉林.解放战争时期的反假币战[J].金融经济,2019(17):66-68.DOI:10.14057/j.cnki.cn43-1156/f.2019.17.027.

[4]赵入坤.解放战争时期货币斗争述论[J].军事历史研究,2017,31(03):94-102.

[5]万立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公债发行的新探索[J].兰州学刊,2015(09):70-75.

[6]张微微. 金融活动的伦理约束[D].长沙理工大学,2014.

[7]焦国成.论伦理——伦理概念与伦理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01):22-28.

[8]孙建华.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银行合并的变迁及其评价[J].学理论,2010(17):138-139.

[9]罗红.红色根据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J].文史杂志,1998(04):46-47.

[10]张瀛.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货币的特点和经验[C]//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1992:206-214.

[11]周世敏.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货币讨论综述(摘要)——周世敏在中国钱币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钱币,1991(04):15-16.DOI:10.13850/j.cnki.chinum.1991.04.004.

[12]王同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1990(03):53-62.

[13]程晓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伦理体系——兼议西方金融伦理的批判[J].经济论坛,2023(01):27-34.

[14]曾刚,燕翔.金融伦理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23(01):89-90.

[15]朱民武,曾力,何淑兰.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思考——基于金融伦理与互联网金融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5(01):68-72.DOI:10.13891/j.cnki.mer.2015.01.014.

[16]卿定文.金融伦理及其运行机制初论[J].伦理学研究,2009(01):56-60.DOI:10.15995/j.cnki.llxyj.2009.01.022.

[17]韦正翔.金融伦理的研究视角——来自《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2(08):151-153.DOI:10.19744/j.cnki.11-1235/f.2002.08.027.